1. "淡雅古朴 土金争价"名器名陶的文化史
    2. “淡雅古朴,土金争价。中国紫砂壶艺、紫砂文化源远流长,沿袭千载。”遥想东坡当年,一壶好茶,三五好友,坐而论道,对墨挥毫,文人的雅致生活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今,生活在物质社会的现代人,更需要这种境界的回归。而这种回归,也许,就是从一杯好茶、一把好壶开始。 [详细...]
      2010/10/17 17:04:4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宜兴窑与紫砂
    2. 在今江苏宜兴丁蜀镇,汉晋时已烧青瓷,涧滋村已发现有唐代陶瓷窑址,宋代已开始烧造紫砂器,明代的紫砂器闻名于世,清代是其高峰。   紫砂是一种炻器,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宜与紫砂器胎质具有这种特性,而且,于器表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   紫砂器以器型,泥色和儒雅风采取胜。   其器型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千变万状。   紫砂器的泥色有多种,除去主要的朱泥、紫砂泥外,尚有白泥、乌泥、黄泥、松花泥等各种色泽,紫砂 [详细...]
      2010/10/17 17:01:30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茶具小考--纷繁绮丽的古茶具
    2. 中华茶艺,孕育于汉魏,滥觞于三唐,发展于宋元而成熟、光大于明清。茶由药用而变为日常饮品,已逐步超越了自身的物质属性,而迈入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人格、一种境界的象征。与此相应,茶具的发展,也表现为由大趋小,自简趋繁,复又返朴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它与时代风气相涤荡,逐渐趋于艺术化和人文化。 唐代以前的茶具,文献有所提及,但大都语焉不详。盖其时茶具与食器不甚分明,相混而用。且先从唐代说起。唐代茶具 自从 "茶圣"陆羽著了《茶经》后,"茶道大行"。中国的茶,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其《器》章就列举了28种煮茶和饮茶的器具。这套茶具,曾风靡朝野,以致"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详细...]
      2010/10/17 16:00:42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砂·器——紫砂的真相
    2. 一 我们找到金沙寺时雨停了,几缕阳光从很斑斓的云层中漏了出来。 那其实就是一座被菜地和桑园包围着的场院,肥大的桑叶让我们忽略了地面饱含的水分,一脚下去,已是一脚的泥泞,所以当我们穿过桑园走到场院前的那片水泥地时,立刻忙不迭地磕打自己沉重无比的鞋,这一动静招来两只狗杀将出来,却并不撕咬,只是一味地冲我们狂吠。 一位妇人闻声出来,告诉我们这里就是金沙寺。 应该说曾经是,因为这里现在实际是这位薛姓妇女的家,她说常有人来这找金沙寺,所以对类似我们这样的不速之客已经见怪不怪。薛大姐跺跺脚下的水泥地:这是山门,那是大殿……大殿不过是一矮矮的库房,据说现在还堆着村里的一些杂 [详细...]
      2010/10/17 15:25:52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紫砂的渊源与发展
    2. 宜兴以盛产世间独一无二的紫砂陶而闻名。其原料是一种深藏于岩石中的岩中岩,经风化、粉碎,提炼成紫、红、黄、绿、青自然五色土。   据考证,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生嗜好啜茗饮茶,强调饮茶必备紫砂壶、阳羡唐贡茶和金沙寺的金沙泉水,并自制一把提梁式紫砂壶,自烹自吟:“松风竹炉,提壶相呼”。   又相传明代一书童供春,藏金山寺读书,依寺中千年银杏树瘿为本,捏制成“树瘿壶”而一鸣惊人,世称“供春壶&rdquo  时大彬曾拜供春为师,带有两徒李仲芳和徐友泉,师徒三人有着“壶家妙手称三大”的美 [详细...]
      2010/10/17 15:11:38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紫砂古龙窑的结构是怎样
    2. 江苏省宜兴丁山镇前墅古龙窑(见图),它始建于明代,是我国仅存的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龙窑。这座古旧的龙窑长约六十米,四周有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草丛,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   龙窑一般依山傍水,紧靠山脚,就势而筑,与地平线约成10~15度坡度。龙窑主体是圆柱形窑腔,用窑砖围拱而成,外面涂上泥巴,两侧相隔约70-75厘米,一般长30~80米。窑腔两侧有数十对圆洞,俗称“鳞眼洞”,用了来投放松枝等燃料。点火烧窑时把松枝等燃料由下向上,投入鳞眼洞内燃烧十多个小时。梢好一段,塞上一洞,待全部梢到,将洞全部封好,等待开窑。   窑户最怕烧“倒窑”、“破窑”和火度不够的”黄窑“。在窑背的第一个 [详细...]
      2010/10/17 11:06:3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窑场“暖锅"
    2. 旧时的丁山窑场上,每到冬天,一些常见的冬令菜蔬便上了餐桌,特别是一只“暖锅”包容了特色土菜、风俗人情。尽管十分的简朴和普通,却也别有风味,乐在其中。   窑场上有的是缸,有的是罐,有的是陶土。冬天到了,用陶缸踏盐菜,这是家家必备的小菜。用破罐头和陶土做一只小火炉也是陶工的拿手好戏。陶工干的是力气活,又脏又累,于是用“吃”来减轻疲惫,寻找悠闲得意的快慰。歇夜后,用木炭或竹炭点燃自制的小火炉,置上砂锅里面放些成肉、粉丝、盐菜、豆腐,考究一些的放河蚌、冬笋……这在窑场上俗称:“暖锅”,也是一道家常的好饭菜。   有时候,在吃的题目上翻新花色,三五挚友约定,相约到饭店去“攒锅铲”,就是现在 [详细...]
      2010/10/17 10:50:3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新石器时期的宜兴陶瓷
    2. 一、新石器时期的宜兴陶瓷   宜兴是著名的陶的故都,从考古发现来看,宜兴的陶瓷生产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马家浜文化时期,距今已有7000多年。   宜兴的新石器文化分布很广,发现的遗址和文物出土地点有新街骆驼墩、芳庄西溪村、杨巷丝螺墩、鲸塘斛里村、堰南村、宜城沧浦村、山门村、屺亭屺山、川埠柴山头、张渚五洞村、西渚吾桥村等,其文化特征与太湖流域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历史相一致而又具有地方特色。    1、骆驼墩遗址的陶器   骆驼墩遗址位于宜兴市新街镇塘南村,地处宜溧山地的山麓向平原地区的过渡地带,遗址面积25万平方米。2001年11月——2002年7月, [详细...]
      2010/10/17 10:05:33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紫砂见证辉煌
    2. 古老的陶都,风雅的紫砂,发端于宋代,勃兴于明清,壮盛于当代。数百年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锦绣的神话。“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紫砂作为“陶中瑰宝”,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和珍视。   宜兴紫砂从清末至民初,依然是家庭作坊式出产。通常是技艺职员自选泥料做成陶坯,然后委托窑户烧成,或着由窑户老板收购坯件,烧制后上市。抗日战役时期,7座紫砂龙窑和100多间厂房接踵被毁,技工大量流散。整个蜀山的紫砂窑场全年所产紫砂茶壶不满千把。抗日战役胜利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阶段,紫砂业一片萧条,几乎陷入后继无人的境地。   新中国成立后,紫砂工业开始恢复 [详细...]
      2010/10/17 09:59:1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紫砂壶的典籍记载
    2. 明人周高起撰《阳羡茗壶系》记实:“饮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这个“近百年中”,按周高起的生年推算,当在明嘉靖前后,人们用茶,喜欢宜兴紫砂陶,由于宜兴的“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成书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的《茶疏》(明人许次纾著)就有关于茶叶炒制到烹点(沏泡法)的描写:“先握茶手中,俟汤既入壶,随投壶内,用以动荡,香韵兼色不沉滞,更三呼吸倾以定浮薄,然后泻以供客。”   周高起的著作将紫砂工艺的发展过程,从初创、发展到兴盛阶段泛起的名工名匠一一记述,并且考订其生平、艺术风格、所见传器等,以赏鉴家的眼光,分别录入书中 [详细...]
      2010/10/17 09:56:36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15(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