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蜀龙窑—最后一缕烧陶薪火
    2. 陶,被谓之火和土的艺术,两者的结合点,就是窑。最早的窑,就是利用洞穴,或者就简单在地上挖一个坑,再用石土围砌起来,在里面用柴草烧缶一类的陶器,这就是“窑”字的由来。这种烧制陶器的方法至今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还可看到。   广义的陶器,根据烧成温度不同,可分为透水又透气的土器,如砖瓦;透气不透水的炻器,如紫砂;透水又透气的陶器(施釉的陶器不透水不透气),如缸罐;不透水也不透气的瓷器,如景德镇瓷器。这些都需要在窑里烧成。   据《宜兴县志》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宜兴就出现了圆形的升焰窑,唐代中叶开始向龙窑转变,1932年,出现了第一座倒焰窑,但直到1957年,烧烟煤的倒焰窑才普遍取代了烧柴 [详细...]
      2010/10/27 14:19:17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羊角山
    2. 宜兴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六千年的历史。六千年的历史长河,波起波落,多少事情被湮没。幸运的是,陶瓷可以说话,或早或晚,它总可以把历史告诉未来。六千年的制陶史,在丁蜀留下很多大大小小的古窑遗址,许多遗迹已经被考古发现。一般来说,丁蜀只要有山有水的地方,就会有古窑。用周易的解释,就是这些地方风水好,所以在这里制陶会发达兴旺并延续下来。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就是有山有水的地方具备制陶的条件:山,不仅可以依坡建窑,还可以提供柴草等烧窑的燃料;有能行船之水,方便货物运输,对于陶瓷这样重量较大的物品来说其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   羊角山地处蠡墅村,属于黄龙山的余脉。这里风景优美,相传当年范 [详细...]
      2010/10/27 14:17:5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蜀山南街
    2.  丁蜀陶土矿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按其性能和用途,大致可分为嫩泥、白泥、甲泥、紫砂泥、小红泥等几种,不同的陶土用于制作不同的陶制品。随着陶业的发展,丁蜀的陶业分工也越来越细,逐渐形成了某类产品集中在某一区域生产的布局。如缸瓮等粗货,大多分布在丁山、蠡墅等处;“溪货”(较细颗粒的缸制品)多集中在画溪两岸;盆钵之类的黑货分布在边庄和高家桥一带;罐类等黄货集中在蠡墅、后浜;砂锅、泡菜坛等白货和绿货这些作为粗货和溪货的副产品,主要集中在丁山、白宕、边庄、汤渡和蠡墅一带;紫砂则集中在蜀山、上袁和潜洛这三个地方。这些陶场的分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都以龙窑为中心,而龙窑,又大多建在有山、有河的地方。 [详细...]
      2010/10/27 14:14:5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青龙山
    2. 青龙山地处黄龙山的西侧,两山相距不远,几乎相连。青龙山也是鼎山三足之一,因表体岩石呈青灰色而得名。青龙山因青色出名,也因青色而消失。青龙山比黄龙山更惨,黄龙山的石头被采做建房,青龙山的石头被挖去烧石灰,所以青龙山被挖去得更多。但也许是因祸得福,青龙山的水面更阔,风景更美。唯一不足的是绿化不好,山上的树又小又少。   青龙山、黄龙山如此之近,但为何两山颜色却如此迥然?其实这一问题更深的意味是:紫砂的地质形成条件如何?紫砂真的就只有宜兴丁蜀才有吗?   为解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恶补一下地质方面的知识。   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岩石根据形成年代分为古生(界)代、中生(界)代、 [详细...]
      2010/10/27 14:12:17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前蜀龙窑
    2. 陶,被谓之火和土的艺术,两者的结合点,就是窑。最早的窑,就是利用洞穴,或者就简单在地上挖一个坑,再用石土围砌起来,在里面烧缶一类的陶器,这就是“窑”的由来。这种烧制陶器的方法至今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还可看到。 广义的陶器,根据烧成温度不同,可分为透水又透气的土器,如砖瓦;透气不透水的炻器,如紫砂;透水又透气的陶器(施釉的陶器不透水不透气),如缸罐;不透水也不透气的瓷器,如景德镇瓷器。这些都需要在窑里烧成。 据《宜兴县志》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宜兴就出现了圆形的升焰窑,唐代中叶开始向龙窑转变,直到1932年,出现了第一座倒焰窑,1957年,烧烟煤的倒焰窑普遍取代了烧柴草的龙窑。1965 [详细...]
      2010/10/27 14:07:38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现当代紫砂壶有何新发展?
    2.  20世纪50年代,为恢复紫砂生产,我国政府下拨专门款项,统一紫砂壶的生产销售流程,把原来分散经营的一些店联合起来。   1955年,汤度紫砂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工场成立。为了培养更多的紫砂艺人,延续我国传统的紫砂文化,生产合作社开办了学习班,由朱可心、顾景舟、王寅春等多位紫砂名家亲自执教指导,培养了许多紫砂艺人,推动了紫砂陶艺的发展,达到空前的繁荣。   粉碎“四人帮”之后,一时中断的紫砂壶文化繁荣起来。紫砂艺人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多次举办紫砂精品展,在港、澳、台地区掀起紫砂壶的收藏热潮。宜兴紫砂壶成了宜兴陶艺的主角,中外友人纷纷来到宜兴参观和购买紫砂产品。 [详细...]
      2010/10/27 14:01:5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宜兴是否全境都出产紫砂陶器?
    2.  在历史上,宜兴的制陶业一直都很发达,但这并不是说宜兴全境都盛产紫砂陶器,而是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内。   东汉时,宜兴丁蜀与南山一带形成了制陶中心。到了明代,宜兴陶器主要是产于宜兴县的鼎山镇和蜀山镇。一直发展到现在,宜兴紫砂陶的生产,也基本集中在鼎山和蜀山一带。   鼎山镇和蜀山镇之所以成为紫砂制造中心,是因为它们具有天然的优势:当地蕴藏丰富的陶土矿沉积着大量富含铁质的土骨,这些正是紫砂壶的主要制作原料。另外,密茂的林木、毛竹和丰富的煤炭资源,也为发展制陶业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和原材料。   从古至今,整个丁蜀地区,几乎家家做坯,处处皆窑。现在,丁蜀地区有数 [详细...]
      2010/10/27 14:01:1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前墅龙窑
    2. 前墅龙窑,位于宜兴市丁蜀镇前墅村。   该龙窑创烧于明代,延烧至今。   前墅龙窑通长43.4米,窑身外壁宽约3米,内壁底部宽约2.3米,高约1.55米。窑身左右投柴孔(俗称鳞眼洞)42对。西侧设装窑用壶口(窑门)5个。燃料主要为煤、松、竹枝等。现产品主要以盆、瓮、罐、壶等日用粗陶为主,间烧少量紫砂器,是宜兴地区目前仍以传统方法烧造陶瓷的唯一一座龙窑。   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2010/10/27 13:48:5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紫砂壶历史由来
    2. 紫砂茶壶是最据盛名的一种茶具。紫砂茶壶是一种陶器,不是瓷器,紫砂茶壶是素有“陶都”江苏宜兴(古称阳羡)的特产。紫砂壶以其独特的实用功能和卓绝的工艺水平,赢得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为历代品茗爱好者所推崇,自古赞语甚多。苏轼曾经谪居宜兴,尤爱用紫砂壶泡茶,并有词句:“铜腥缺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据传他设计了一种“提攀式紫砂壶”,被称为“东坡壶”。   关于紫砂陶,民间有许多传说:古时候,某日有一异僧路过宜兴鼎蜀的山村,连呼“卖富贵土”,数日不已。村民以为痴人,不予理睬。后异僧引几位好事的村民到山脚的洞穴边说:“富贵在此中,可自就之。”言罢即离去。于是,半信半疑的村民在洞中掘之,果 [详细...]
      2010/10/27 13:46:09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中国最早的紫砂茶壶
    2. 明代中后期,中国的茶具发生了一场大变革,那就是紫砂茶壶的勃起。明代的茶文化中记载着紫砂茶壶当时盛行的两个原因:   一是紫砂茶壶适宜泡散茶,与末茶相比,放在紫砂茶壶中的散茶不容易瀹出茶香。紫砂茶壶体小壁厚,保温性好,有助于激发与保持茶香,这是紫砂茶壶的使用效果。   二是紫砂茶壶迎合了明代中后期的审美风尚。   这股思潮弥漫于晚明社会,可以说,以“淡”为宗,是当时社会审美意味所在。   紫砂茶壶应运而生,紫砂茶壶的兴盛,伴随着两个和尚的传说。第一位和尚是云游四方的“异僧”,他经过宜兴一带,无意味中发现了五色土-宜兴紫砂茶壶的原料。有了原料,还得有人制作紫砂茶壶,偏偏宜兴 [详细...]
      2010/10/27 13:45:36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36(s)   0 queries cached
    update:3142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