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利永陶工传习所“六老师”——访邵仲和老人记 作者:杨世明
    2. “利永陶工传习所”创办于1921年,是上海(宜兴)利永陶器公司的创举。传习所虽举办一期,却培养了一批人才、积累了经验。   邵如云、范大生、程寿珍、俞国良、范福奎、江案卿,是利永传习所的“六老师”。   为调查民国初期“利永陶工传习所”的史料,我与友人于2009年11月14日至16日先后三次访问了88岁高寿的邵仲和老人。   “邵家壶”传人邵仲和   邵仲和,号“半陶”,宜兴人,生于1921年3月初六。他的曾祖父邵权寅是邵大亨的哥哥,既是制 [详细...]
      2010/07/07 11:32:5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紫砂,于故地的吟唱
    2. 宜兴归来,得一紫砂杯。杯在手,便改了天天喝白开水的习惯,开始用紫砂杯喝绿茶。一小撮茶叶放入杯中,注入开水,紫砂盈香,茶汤在褐紫的茶杯中并不见色,却袅娜着香气。这日子,便在唇舌与紫砂日日的亲吻中泛出了馨香。 紫砂杯淡定从容地站在那里,质拙的,泛着暗哑的光泽,不动声色。注入了水,若不用手抚摸,你甚至感觉不到它正经受着高温的灼烫。就像一个外冷内热的人,内心里明明翻腾得如沸水开花,但外表却仍是静静的,不见丝毫波澜的。这种感觉,让我把紫砂杯看作是一个年长的老人。但这点温度,相较于紫砂千度成陶的历练,百度的高温还真算不得什么。 旋盖时,有滞重感,但不涩。杯盖与杯身的碰撞, [详细...]
      2010/06/27 14:50:4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紫砂壶与书画名家的不解之缘
    2. 紫砂壶问世以来,就与书画名家结下了不解之缘。传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当年在蜀山讲学期间,亲自设计了"提梁壶",并在壶上刻下了"松冈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这是宜兴紫砂壶与书法艺术的最早结缘。   自明朝时兴散茶冲泡法开始,紫砂壶以其优异的材质和独特的功能,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茶具,也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掌中新宠。特别是书画名家,以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间接或直接参与到紫砂壶的创作之中,或为紫砂壶撰制壶铭,从而将紫砂壶这一普通的饮茶器具,提升到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艺术品位,既能够把握赏玩,又可以珍藏的艺术品。书画名家与紫砂文化的联姻,成为一 [详细...]
      2010/06/27 13:47:13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紫砂故事]爱上紫砂壶
    2. 爱上紫砂壶,那是一见钟情的事。   二十多年前,当我从外祖父书桌上看到一把老旧得可以的紫砂壶,从此易主而成了我的宝贝。   外祖父不啻赠壶于我,自然还教给我许多闻所未闻的关于紫砂壶的一些常识。紫砂壶的好差,泥质自是最为重要的。记得当年外祖父掀开壶盖,将壶肚暴露在自然光下,一边指着壶肚,一边念念有词:“你看,这反射的色光很丰富吧,说明这壶的泥质不错。”说着,他又信手拿起热水瓶,将热水注入壶内,霎间,壶的泥色一下变色了。“这叫显色性,颜色变化越大泥质越好可养性就大。”外祖父如数家珍,颇为得意。   外 [详细...]
      2010/06/26 11:13:5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老郑紫砂壶玩龄近四十年
    2. 老郑这三天是这样过的:第一天去华宫转悠了一上午,专门找紫砂壶旧货;第二天去了艺海茶庄,与壶友们聊聊;其他时间主要是在家里侍弄他那70多把宝贝紫砂壶。   郑长连小的时候,家里就有一把祖传的大紫砂壶。那时在北方家庭,茶壶只有过年过节或来客时才派上用场,平时都被高高地放在柜上。老郑至今还记得那把洋桶壶,盖平平的,料却很好。而他真正收藏紫砂壶,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去宜兴出差,兴高采烈地买了他的第一把壶。老郑告诉记者:“那把壶现在还收着呢。虽然工不是很好,没有款,但料却非常好。”   慢慢地,大家知道了老郑的爱好,有出差 [详细...]
      2010/06/25 16:26:19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我与蒋蓉的一段情缘 王冬萍/口述 言雨/整理
    2. 壶人简介:王冬萍,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宜兴陶瓷协会会员。1967年生于宜兴蜀山,1983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拜高级工艺美术师吴群祥为师,乃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的一脉传人。1994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主修造型设计,后又得顾老指点,使其在紫砂艺海中更上一层楼,现任职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平时酷爱紫砂艺术,虚心好学,刻苦勤奋,练就一手全手工制壶技法。 古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代花货大师蒋蓉,在紫砂艺术上的造诣绝对是紫砂这个圈子里泰山北斗的地位,而我与她的交往,也非仅限于几次对话那么简单,而是一段时间加一段时间的相处,可以说,她对 [详细...]
      2010/06/25 11:28:26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江北紫砂第一人--记紫砂壶收藏家、保定张喜顺
    2. 记者 李艮春 通讯员 吕新生 紫砂壶是我国独有的鉴赏兼顾实用的传统茶具,既是人们喜爱的沏茶器具,也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赏玩之物。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清,迄今未艾。数百年来,喜爱、把玩、鉴赏、收藏紫砂壶的人不计其数,有“壶痴”之称的我市紫砂壶收藏家、市紫砂协会会长张喜顺便是其中之一。   结缘紫砂   今年刚刚37岁的张喜顺,收藏紫砂壶却有二十余年了。   “紫砂”是一种以特别陶土制成的陶器,出自我国江苏宜兴。所用陶土为一种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烧制后多呈紫红色,故称“紫砂器” [详细...]
      2010/06/24 15:51:2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我的紫砂情节和淘壶经历
    2. 不记得是几岁见到的紫砂壶,也不记得几岁知道的紫砂壶有名和产自宜兴。诚心想淘一把紫砂壶留作纪念,源自于20多年前初到南京时报纸上登载的一副对联。其上联是:“四川成都重庆新中国”,下联是:“江苏无锡宜兴紫砂壶”。 这幅对联时过20多年一直未能忘记,或许是因为当时身处第二故乡,或许是以江苏无锡宜兴的紫砂壶引以为豪所致。 现在看来,对联当时很可能是为国庆写的,把紫砂壶与新中国对仗和齐名,可见作者的魄力、用意和紫砂壶的地位了。而今,重庆已不再归四川所辖。再来回味这副对联,仍然会产生紫砂壶不仅是宜兴、无锡、江苏的名片,同样也 [详细...]
      2010/06/24 11:36:51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凝望曼生——徐风
    2. 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经活了236岁。 若论官衔,他只是个七品县令;但他把自己的才情与紫砂糅合在一起,历史便记住并留下了他的名字:陈曼生。 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他是浙江钱塘人,原是一位饱学诗书、精通金石书法的才子,“西泠八家”之一。嘉庆六年应科举拔贡,嘉庆21年,在毗邻宜兴的溧阳当县令。一个寒窗苦熬的文人,终于坐了一把县太爷的交椅,照例应该好好消受一番。但曼生兄的目光,仍然在文峰墨海间遨游。有一天,他办公的厅堂西侧,突然发现一枝连理桑,家人与幕客均以为此乃大吉之兆。于是便讨了一个彩头,将斋名改为“桑连理馆”。 [详细...]
      2010/06/24 11:35:02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荆溪十景——圆一个家乡的梦
    2. 宜兴古有十景之说,吴培林尝试着把宜兴十景作为自己绞泥创作的题材,并定名“荆溪十景”。一壶一景,十壶十 景,多姿多彩。为此,他到处收集资料、实地观察,列出了适宜紫砂绞泥创作的十景。也有人认为,这是吴培林自己给自己出难题,这种题材奇重,内涵丰富,又不 能牵强附会。前些年,吴培林利用绞泥的抽象性构图特点,陆续创作了一些带有哲学理念题材的作品,如“太初之道”、“龙潜鱼跃”、“孕育”等,在这方面积累 了一定的经验。他认为,不同的创意,实施的手段是不同的,好比写文章和画图画,总要出题立意,然后再动手做,找合适 [详细...]
      2010/06/23 16:40:08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516(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