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写实油画的当代发展之路
    2.    【艺点】       在东西方艺术发展现状的对比中,我们发现一个重要差异:大多数西方主流美术学院的教育早就不再教授写实绘画了,许多新兴画廊和美术馆也以现当代艺术展示为主。而中国的写实油画在创作者和爱好者中仍牢牢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下全球艺术发展生态中,写实油画似乎已经成为即将“告别”的传统,那么,在我国,写实油画还要不要坚持?写实油画能否融合中国人当下的审美习惯形成新的视觉语言形式?这是从事写实油画学习与创作的艺术家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东西方油画存在不同的发展脉络   油画起源于欧洲,早期的油画是从欧洲中 [详细...]
      2024/05/26 08:23:34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深耕传统艺术的沃土——叶浅予人物画创作的当代启示
    2.   20世纪40年代,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叶浅予完成了一个漫画家到国画家的身份转变,其作品的题材、画法、风格都出现了较大转折。徐悲鸿曾在《益世报》发表文章对叶浅予的国画创作进行了充分肯定,其中写道:“浅予笔法轻快且动中肯綮,此乃积千万幅精密观察忠诚摹写之结果!”随着身份一起转变的,是叶浅予在绘画技法上转而向传统学习。   1944年,叶浅予跟随张大千学习传统的国画技法,掌握了用笔用墨、层层着色、重复勾线、衬底濣染等方法,并将其运用到人物画创作中去。此外,他曾花费较大功夫临摹陈洪绶的《水浒叶子》,为的是练就一手熟练的白描手法;研究海派人物画家钱慧安,借鉴 [详细...]
      2024/05/26 08:21:44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抽象艺术与椅子设计
    2.    【经典设计赏析】 开栏的话    座椅、桌子、灯具、柜子……现代生活中最平常的设计,却关乎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品位。同时,这些设计共同构成了现代设计史的书写。一件件设计杰作,在点滴之间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见证了文化艺术潮流的变迁。本版开设《经典设计赏析》栏目,让我们一起欣赏那些点亮生活的创意,启迪为美好生活而设计的灵感。   椅子,在现代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一直是设计师们钟情的对象。一把小小的椅子,不仅体现了设计师的个人品位,也往往折射出不同时代的艺术思潮和审美风尚。    [详细...]
      2024/05/26 08:20:34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古法开新境——黄羲的艺术探索
    2.    【艺旅回望】       国画之价值,只此一家,我们是不能不予继承。 ——黄羲(1899年—1979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风云激荡,东西方绘画不断交融、碰撞。在中国画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人物画被赋予了表现热火朝天的生产与生活场景的时代重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现代人物画教学引入西方造型体系,主张以素描为基础进行创作。面对这一局面,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潘天寿、吴茀之等老先生常常告诫学生们,画人物“脸要洗洗干净”“不要引弦不发”,希望青年学子在借鉴西方绘画技法的同时,不要丢失中国画的优秀传统 [详细...]
      2024/05/26 08:18:46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铁为肌骨画为魂
    2. 咏莲图(铁画) 储金霞 芜湖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以铁为原料,经红炉冶炼后,再经锻、钻、抬压焊、锉、凿等技巧制成。铁画具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历经300多年的淬炼,芜湖铁画凭借“铁为肌骨画为魂”的锻制技艺传承至今,2006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成为“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近日,“铁骨画魂——芜湖铁画艺术精品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收录了不同时期芜湖铁画匠人的心血之作,全面展示了芜湖铁画的文化底蕴、传承脉络以及创新发 [详细...]
      2024/05/26 08:15:5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探寻藏域灵韵——王万成藏族人物画赏析
    2.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国画) 92×184厘米 2022年 王万成 雪域高原灿烂多姿的历史人文、自然环境吸引着众多艺术家的眼光。王万成生长于西北,40年来常常深入高原采风写生,与藏族群众共同生活,创作出众多令人动容的水墨人物画作品。 近日,“心源·藏域——王万成从艺40年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集中展出了王万成的精品力作共36件。他的作品以藏族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在保持写实风格的同时,展现了生命原初的感动和光芒,同时力求还原笔墨的线性与韵味,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从作品中可以看到,王万成所呈现的西藏是乐观的、 [详细...]
      2024/05/26 08:15: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笔墨再现梅兰芳艺术精神
    2. 浮香、拂云、含笑、映日、吐蕊……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的展厅内,由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王云亮创作的国画《梅兰芳兰花指》引得观众驻足赞叹。该作品参照了梅兰芳的五十三式兰花指,描绘了姿态优美、形态各异的手势造型,旁边还配以手势名称及姿态神似的水墨兰花。这些优美而富有诗意的兰花指名称,是当年梅兰芳与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共同推敲而来。 近日,由梅兰芳纪念馆主办的“梅兰芳主题当代美术创作作品巡展(北京站)”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本次巡展是梅兰芳诞辰1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首个展览,展示了从民国到当代的美术家、戏曲名家、文化学者的艺术作品,再现了梅兰芳的艺术精神。 [详细...]
      2024/05/26 08:14:0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转译与传播
    2. 展览现场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转译与传播 ——“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在法国巴黎受到好评 5月18日,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亮相法国巴黎嘉沃音乐厅,展览突破性地将高新科技引入文物数字化中,运用“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互动观展模式,实现观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走入”古画,与画中人交流互动。传世画卷《金陵图》摇身一变,成为一张“活”起来的动态古画,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看体验,立刻收获了观众的关注与喜爱。 清代冯宁所作的《金陵图》被誉为“一部关于南京历史文化与 [详细...]
      2024/05/26 08:12:3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艺术再现“海上唐诗之路”
    2. 展览现场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近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青山行不尽:山海渡远”唐诗之路艺术展汇集了多位中日艺术家的书法、国画、漆画、综合材料绘画、雕塑、摄影、影像、装置等70余件作品,从千年前的舟船水路视角,回溯一条独特的中日“海上唐诗之路”。 策展人蒋斐然介绍,唐代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十分密切。这条海上之路,既是历代诗僧的求法之路、两国使节的诗赋外交之路、寓日文人及留唐学生的日常酬唱之路,也是唐代以来的汉诗东传之路、浙东唐诗之路的拓伸之路和海上漂民的诗歌赠答之路。例如,仅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 [详细...]
      2024/05/26 08:11:1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在“集”与“传”之间展示文化的共通性与连续性
    2. 2024年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以“处处都是外人”为题,意在通过艺术这一共通语言和方式,唤起人类共同愿望和理解。显然,这已经不仅是一场艺术展,更是一次多元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深刻触及了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与文化差异等问题。作为对总主题的回应,此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提出了“美美与共——集”的概念,探索个体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感知自身与他者,以及如何在多样性中寻找归属感,力图通过文化的对话和交流,消解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外人”焦虑,助力构建一个更加理解和尊重差异的世界。 展览由浙江大学教授王小松和独立策展人姜俊共同策划,共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由“中国历代绘 [详细...]
      2024/05/26 08:10: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17(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