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爱明:纯朴是紫砂壶的本性——访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史爱明
    2. 茶,紫砂壶,宜兴,这廖廖数字,就能把人带入古韵悠长的意境之中。生在陶艺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的史爱明对紫砂壶所包容的传统文化内涵,所表达的情感气质方式有着比常人更深刻的领悟。史爱明喜欢紫砂壶的朴素,“紫砂本身就是一种纯朴的东西,如果用朴素的手法把它表现出来,更是展现他的本性,这正是我喜欢它的原因”。史爱明的壶力求做到朴实,即便是花货,他也只选用最朴素的形式来装扮。 壶艺之路 1984年,史爱明进紫砂二厂,师从于著名艺人许四海学艺,后拜工艺大师徐秀棠为师,学习雕塑及做壶的基本技艺。跟随徐大师十多年,大师的为人处世及精湛的雕塑技艺由衷的让史爱明敬佩,“徐大师的雕塑做 [详细...]
      2010/10/31 10:11:31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壶缘一生——访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谢曼伦、吴震夫妇
    2. 谢曼伦、吴震是宜兴紫砂界由紫砂牵线的模范“夫妻档”,他们伴着紫砂艺术牵手一路走来,与宜兴紫砂艺术一同成长,见证和经历了紫砂历史上最为蓬勃发展的时期。夫妇二人正如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所说:他们共同经历了一个后来陶者难以经历的特殊时代、特殊学习环境、特殊成长过程。在那个年代里,他们并肩走在风雨中,相互支撑,在紫砂艺苑里一路书写着陶艺家的敬业与奉献。 吴震的紫砂艺术之路 吴震,祖籍宜兴,1940年11月生于江苏南通一个革命家庭,他在上世纪50年代末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拜师学艺,跟随紫砂艺术教育家老艺人吴云根先生开始陶艺 [详细...]
      2010/10/31 10:06:47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李经强:为紫砂披霞衣
    2. 历代文人对茶道的钟情雅好,将诗文与书画意境融于茶器,紫砂壶艺也从单纯的民间工艺逐渐成为诸多艺术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紫砂泥堆画就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工艺美术师李经强的紫砂泥绘根据紫砂无色原矿泥的特性,结合坯体的造型质感,用扎实的美工技法为紫砂壶添上一件件瑰丽的彩衣。 紫砂工笔画 李经强自幼就热爱绘画艺术,擅长工笔绘画,这为他的陶艺创作打下扎实的绘画基础。2000年,他来到宜兴开始进行珐琅彩类的紫砂装饰,后来慢慢转变为紫砂陶刻。年轻有加的他善于思考,谈及泥绘的创作时他回顾说,“我当时做紫砂陶刻,就是在坯体上进行刻字,我常想能不能在坯体上用紫砂泥的本色进行装饰,因为我 [详细...]
      2010/10/30 17:15:45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啜英咀华 壶语清心 ——侧记陶艺家周菊英吉祥如意壶
    2. 认识周菊英,是一个偶然。如同邂逅她的茶壶。 因有人闻讯周菊英茶壶之事,便上网查其联系资料。还好,周工有自己的网页,很轻易地取得了联系。看来,如今紫砂艺人有自己的网站,也蛮不错。 因生在江南宜兴,周菊英身上自然也有江南女子的气质,秀美的容貌之下,有几份才气。当然,周菊英的才气在于紫砂。 相互约好了时间,便去拜访,周工的工作室在蜀古紫砂工艺厂,厂内很安静,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 周工的工作室很整洁,泥凳上甚至没有多余的泥片,两个徒弟很认真地做活。墙壁上单挂了一幅画,八尺的竹子,室内有花,为幽兰。有几缕午后的阳光,还有一壶宜兴红茶。 品茗 [详细...]
      2010/10/30 17:02:48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竹报平安 壶画祥和 ——赏周丽英“竹报平安壶”
    2. 第一次看见周工,是在一排精致的紫砂壶展柜前,她姐姐站在旁边低头端详着,而她则弯下腰,几乎是帖着展柜玻璃饶有兴趣地观赏着。要不是这次的采访,凭着周工对茶壶表现出来的好奇心,我会一直误以为她只是个普通的紫砂壶爱好者而非制壶高手。 如今,制壶对于周工来说,除了是门手艺,更多的应该是样兴趣爱好。在她从师学艺之初,是以做竹壶起步,因为喜欢竹壶,所以日复一日勤加练习;因为积年累月的锤炼,所以竹壶成为了周工最擅长的一件“花货”。翻翻周工的作品集,满眼的竹壶,比如“竹趣”、“双线竹鼓”、“扁竹”、“石瓢竹”。手头这把“竹报平安壶”就是周工的得意之作。 以竹入壶,是前人常用的题材了, [详细...]
      2010/10/30 16:59:04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壶写诗情,茶融画意 ——周荣金《诗情画意壶》赏析
    2. 与周荣金老师的一番交谈,让我感觉到他是一个事事精益求精的人,对他所从事的、所衷爱的制壶事业是如此,对人对生活也是如此。他一直把师父的教诲“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壶”记在心间,由此可以想象,他手中的茶壶也一定是精致的,他制壶之时也一定是很用心的。看手中的这把《诗情画意壶》,便知如此了。 这把“诗情画意”,是用紫泥制成的,通体细腻。南京博物院在收藏时对它有如此评价:“其创作新颖别致,创作手法多变,融绞泥、开片以及花器制作中之‘堆、贴、捏、塑’等技法。”这正是沿袭了周荣金一贯以来构思独到、自成风格的特点。 “诗情画意”壶壶口并不在正中间的为置,而是倾向壶嘴部分,是采用的 [详细...]
      2010/10/30 16:55:01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陈贤军《中国龙》赏析
    2. 几年前,在网上频频看到国内某些权威学者呼吁“改变中国龙作为中华民族象征图腾”的相关文章,最近,又在网上看到“批孔”文章层出不穷,当然,还有文章其后那些破骂国殇的跟帖。每每看过,我都会咬牙切齿!今之走访陶艺家陈贤军处,看着他创作的《中国龙》紫砂壶和2003年《中国龙》“荣获中国厦门国际茶王大赛金奖”的奖杯,我紧咬的牙才松了一些。   与陈贤军闲聊,我深深感受到他的民族情愫,因为“中国龙”在他的理解中,远远超出了我们局限地将中国民族文化与世界其它文化相比较的狭隘屏障。在陈贤军《中国龙》紫砂壶里,我真正嗅出了一种精神,一种最能唤起国人自信的精神。   陈贤军是一个很少说话 [详细...]
      2010/10/30 16:26:19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赏丁淑萍《蜂菊壶》
    2. 在八面来风堂的展厅初见丁淑萍,一丝不苟的女子,忍不住一边评价着厅里的茶壶,一边抱歉于自己的唐突,听她矛盾的自语,爽朗的说笑,很有意思。随即跟着她的车子,去访访她的工作室,她的陶艺家庭,去看看她的壶作,她的紫砂天地。   《蜂菊壶》,是她捧过来给我们细细摩挲的,也是代表她创作领域、体现她作品风格的佳品,红润的壶,幽绿的壶托,相映成趣。丁淑萍擅长仿真,擅长效仿自然,她的这种“仿”用壶友们的话归结起来就是“从自然界的具体形象中提炼高于自然的艺术典型”,是一种升华和超脱。   此壶壶身与壶托都是仿的大自然中“菊花”的形态,壶身等分成十六瓣菊花瓣,自下而上聚拢,壶体窈窕,花瓣 [详细...]
      2010/10/30 16:23:42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赏紫砂雕刻师董建平作品《吉祥壶》
    2. 在紫砂圈子里,惹人注目的总是紫砂壶的制作者,而人们往往忽略了紫砂铭壶篆刻者,正是因为后者的默默工作,为紫砂艺术增添了无尽的光彩和沉甸甸的文化内涵。董建平所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董先生作坊”,一个内敛而略带老式学究气的名字,它暗示了主人的性格,以及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带有谦逊的自矜。而笔者在“董先生作坊”里闲坐的一个多钟头里,路过的熟人或特意寻访至此的买家,无一不是郑重地喊上一声“董先生”。董先生应声作答,气定神闲。   董先生的工作室,虽不在陋巷,但也不是什么繁华之地,就是一条普通的街巷,门前路不大,而访客又多,因此常常停满了车。村口的老者有时会热心地为爱壶人指 [详细...]
      2010/10/30 16:11:35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竹缘随君 妙手偶得——董永君《随竹缘》壶赏析
    2. 和董永君认识,是通过堂主的战友。堂主战友的妻子是做紫砂壶的,所以他的战友在退役之后就开始研究紫砂泥,而董永君对于朱泥的研究和理解不得不说非常的深刻,不夸张地说,高于绝大多数同业陶人。他平日喜好研究和调配泥料,然后制作自己喜欢的壶。 他不去市场上买现成的泥料,喜欢跑矿源去挖,认识了很多采泥的人,跟他们探讨学习。从他们挑出来的好泥矿里再去挑选更精的自己喜欢的泥矿,泥也是回家自己炼的,是用老方法炼泥,而不是用机器。他的泥料原汁原味,追求紫砂泥的本色。 那天他来八面来风堂参观,我们把他参观时的照片传到了网上,立刻就有人打电话过来询问他的朱泥品,据说是因为以前就听说过他对于朱 [详细...]
      2010/10/30 16:05:25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1.514(s)   6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