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壶缘一生——访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谢曼伦、吴震夫妇

      作者:文/迟丽丽 蔡江雪2010-10-31 10:06:47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1/6)

          (2/6)

          (3/6)

          (4/6)

          (5/6)

          (6/6)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谢曼伦、吴震是宜兴紫砂界由紫砂牵线的模范“夫妻档”, 他们伴着紫砂艺术牵手一路走来,与宜兴紫砂艺术一同成长,见证和经历了紫砂历史上最为蓬勃发展的时期。夫妇二人正如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所说:他们共同经历了一个后来陶者难以经历的特殊时代、特殊学习环境、特殊成长过程。在那个年代里,他们并肩走在风雨中,相互支撑,在紫砂艺苑里一路书写着陶艺家的敬业与奉献。

        吴震的紫砂艺术之路
         

               吴震,祖籍宜兴,1940年11月生于江苏南通一个革命家庭,他在上世纪50年代末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拜师学艺,跟随紫砂艺术教育家老艺人吴云根先生开始陶艺生涯。学习制壶不久,吴震就因为表现突出被选送进南京艺术学院读书,196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厂后辈分配到紫砂厂研究所工作,跟随一代宗师顾景舟老师学习,在顾老的辅导下得益匪浅。可不足一年就因为家庭问题被下放到车间做工人,一做就是15年,在这段特殊的岁月里,他与夫人谢曼伦互相鼓励,相携走过,也造就了他们坚韧的性格和执着的事业追求。当被问到对这段历史是否有抱怨时,他展颜一笑,他心里是释然的。这十五年的艰辛岁月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对意志的严峻考验,15年的经历对吴震来说是一笔财富也是一种力量,使他学习到许多经验,也教会他如何追求自我。1976年他的家庭恢复了革命烈士家庭,吴震被调到了紫砂厂生产技术科工作,设计紫砂,全心为弘扬宜兴紫砂奉献他的才华。
                1983年他调任宜兴美陶厂厂长,人离开了紫砂,心还是与紫砂息息相关,那段时间夫人谢曼伦创作的很多作品被个人收藏后,自己就忘记了,但是他全都记得。他重视人才、擅管理,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素养,邀请名家来厂指导,带动了美陶创作人员的积极性,也为宜兴陶瓷留下了很多成功的作品。繁忙的行政事务并没有使他远离紫砂的艺术世界,他抽空设计了很多紫砂壶的平面图,如《乐意壶》、《柱础壶》、《三足如意壶》等,由夫人谢曼伦制作。



        “道法自然”的曼伦壶
                 谢曼伦,祖籍宜兴,1942年出生于安徽芜湖,后随父母定居陶都宜兴。与吴震同是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她师从紫砂一代宗师、花器巨匠朱可心,在大师的教导下不仅系统学艺并掌握了紫砂工艺和手工成型技艺,更学习了大师待人和善、授业毫无保留的作风。“师傅说艺术就是来源于大自然,每到一个季节特别是春季,他就让我们到山上去看千姿百态的植物,要从大自然里吸收事物的精华,用来装点壶艺作品。”谢曼伦聆听师傅教导,亲近自然。她到名山大川中感悟大自然,在黄山看到迎客松就成为她新的创作素材,创作了《迎客松壶》,她在自己家中也栽植花草、竹子,日常照料这些植物时细心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与规律,留心生活使她创作出一件件清雅优美的花器作品。
                她创作《大桑宝壶》的灵感来源是就在炒菜时闪现的,看到翻滚的菜叶想到以两篇桑叶构成壶体,上班后便马上带着徒弟跑进山里观察桑叶。她撷取了生活中被忽视的细微之处,将两片鲜嫩桑叶组成壶体,两页微微分开的叶尖构成壶嘴,桑枝组成壶把,小叶自然而成壶盖,蚕宝宝可爱生动,壶盖上还留有蚕宝宝饱餐的痕迹。
                在创作《桑宝壶》之前,她的竹器最为出名,她说“我喜欢竹子,经常到竹园去看,家里也有竹子。”她对竹子的偏爱与自身的性格和丈夫吴震15年不寻常的遭遇有着很大关系,她把知识分子的骨气,对丈夫的理解与支持都表现在她创作的紫砂壶上。她创作的竹器形成了她个性特征鲜明、清雅高洁的个人艺术风格。《双竹提梁壶》大胆运用两个四方型竹体组合而成,配以高挑的提梁把手使作品更显端庄、稳重。《九头竹根茶具》由茶壶茶杯等组成,呈现在我们眼前宛然一片竹的海洋。《紫竹根壶》不规则的造型,象征着历经磨难、顽强不屈的生命抗争精神,老根新枝又是新生活的开启。


                吴震、谢曼伦夫妇在陶艺创作生涯中合作完成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屡获国家级大奖,这些作品是他们半个世纪时光在紫砂艺苑辛勤劳作的丰收硕果。谢曼伦以女性的目光和灵感,对大自然物象的精神理解、挖掘、创作,表达她的紫砂壶风格和气质。而吴震则以另一种方式来传承紫砂艺术的精华,不仅自己制作紫砂壶,也设计紫砂壶造型交给夫人和女儿制作,在吴震为宜兴美术陶瓷厂厂长的时候,为陶都陶瓷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吴、谢的艺术宝典
                关于老师朱可心
                老师是一个很慈祥的老人,他把会的东西都教给我们了,没有保留。他很勤奋,擅长做花器,他说花器造型来源于大自然,每到一个季节,特别是春季让我们到山上去观察大自然,看竹子啊,看梅花啊,要从大自然里把它的精华拿来做到壶上去。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紫砂艺术的追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传承与创新
                现代社会对紫砂的需求和审美取向都发生了变化,必须在工艺上进行革新,每个时代都会出现反映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宜兴紫砂界应该加强跟陶瓷界的交流,跟全世界陶艺家的交流,紫砂工艺师的眼界就会开阔,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就会提升。紫砂艺术的的发展体现在怎么搞好继承,在这个基础上做好创新,传统与创新没有什么冲突。
                作品的个性
                每一个作品都有背后的故事、创作背景及创作感受,作品里面是包容个性的。我的“窗竹影摇”壶的创作源泉是在庭院里面的时候看到月亮,看见还有微风吹动的竹子影在我的书案上面轻轻的摇。我的每把壶都有它的意象理念。
                大师的生活
                大师说:“很平淡的,早上6点起床,养花浇树,园子虽小,但是我们还是很喜欢,生机盎然的。每天还要做壶,工作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每年很多人来定壶,但我们从来不代工,要保证自己茶壶的质量。朋友都说我们保养的很好,其实还是心态好,我们两个与世无争。”

        大师简介
        吴震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曾任宜兴工艺美术陶瓷厂厂长、宜兴陶瓷公司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
        1982年《艳竹壶》《柱楚壶》获轻工部全国陶瓷创作评比二等奖。
        1990年《璧玉如意壶》荣获江苏省陶艺作品展评一等奖。
        1990年《空气清香剂陶瓷容器》获江苏省优秀新产品“金牛奖”。
        199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
        2000年《闻鸡起舞壶》获无锡市博物馆收藏。
        2006年《合璧如意壶》获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谢曼伦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1989年《大桑宝壶》获江苏省轻工新产品金牛奖。
        1990年《大桑宝壶》获全国陶瓷展评会三等奖。
        1990年《大璧玉如意壶》获全国陶瓷展评会一等奖。
        1990年《五头竹根茶具》获中国宜兴国际陶艺展评会二等奖。
        1979年《砂升式汉瓦盆》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1987年《仿古竹提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2000年《大桑宝壶》无锡市博物馆收藏。
        2005年《大桑宝壶》被中南紫光阁收藏。
        2005年《合璧如意》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责任编辑:杨小薇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120(s)   2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