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初躁,荷叶已铺满塘面,粉白的荷花或含苞、或盛放,在熏风里摇曳生姿。这一池碧水映红蕖的景象,自商周时期便入了先民的视野,历经千年流转,成为中国画中永不褪色的经典意象。画家们以水墨为舟,在荷茎叶脉间穿行,将夏日的蓬勃与清雅凝于笔端,让后人得以在方寸画屏间,永享荷塘的悠悠清韵。
荷花古称“芙蕖”“水华”,《诗经·陈风·泽陂》中“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吟唱,是最早的文字注脚。至宋代,周敦颐一篇《爱莲说》,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奉为文人精神图腾。其花形端庄,花瓣层叠如佛座,花蕊聚成金盏,叶片圆阔似绿云,自带“清水出芙蓉”的天然妙态。加之“荷”与“和”“合”谐音,
[详细...]
2025/07/07 09: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