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视不应忽视对书法审美的提升|从李纯博书法展及其87版《红楼梦》字幕说起
    2. 2023年5月7 日,李纯博先生书法展暨《李纯博临池墨迹》首发式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近四十年前,约二十岁的李纯博先生为87版《红楼梦》主写了字幕,端正、秀雅的书法字幕为经典名剧锦上添花,融为一体。随着《红楼梦》电视剧的深入人心与广泛传播,“书法”也得到相应普及,给人们留下了印刷字体所无法比 拟的印象与美感享受。 经典应是全方位的 经典的影视剧应是“全方位”呈经典性,剧本、演员、道剧及相关元素皆需一流且高度和谐统 [详细...]
      2025/07/07 13:10:3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麦忙时节归来晚 山灯花放满背香——郭味蕖《归兴》赏析
    2. 《归兴》是郭味蕖的代表作,也是他的创新之作,《中国现代花鸟画全集》中有这样的评价: “一条扫帚与两只土筐放在地上,一枝娇美的山花放于土筐中,画家描绘的是人们在劳动归来之后的小景。此幅画作工写结合,使土筐、扫帚与山花共处于画面中,朴实与艳丽,粗糙与娇嫩,笨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对比强烈却又和谐优美,显现出一种特殊的境界美。土筐和扫帚代表着艰苦的劳作,美丽的山花则抒写了浪漫的情怀。也许,土筐扫帚的主人经过一天的劳作,在归途中发现了这簇美丽的山花,一时兴致所至,随手采撷回家。这样的《归兴》可以激起人们多少的联想啊!” 1963年夏,时任中央美术学 [详细...]
      2025/07/07 09:07:39 来源:美术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忧郁蓝色:初出茅庐时的毕加索
    2. 毕加索 生命 197×129cm 布面油画 1903年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在艺术史上,很多功成名就都是延迟发生的:艺术家生前穷困潦倒、寂寂无闻,死后声名显赫、流芳百世。这类艺术家包括约翰内斯·维米尔、文森特·梵高和保罗·高更等。正因如此,也有了“苦难人生成就永恒艺术”之类的说法。 但毕加索绝不是这种观念的信奉者,他笃信艺术家必须获得经济上的自由。身为一个商人式的艺术家,他在生前就名利双收,“妻妾成群”。在他死时,除了留下大量的艺术作品之外,还留下了5座房子、2座城堡、450万现金、价值130万美元的黄金和大量股票和基金,以至于他的情 [详细...]
      2025/07/07 09:05:57 来源:美术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启功不敢自称“国宝”
    2. 丁聪 大熊猫病了 漫画 20世纪90年代,著名漫画家丁聪画了一幅漫画《大熊猫病了》。画的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胖嘟嘟的脸庞上架着一副眼镜,很像国宝大熊猫,双手举着一张纸,上写“大熊猫病了,谢绝参观”字样,署名“小丁”。这是怎么回事呢? 80年代初,启功任教北京师范大学,住在小红楼里,当时,他的书法名气已经很大,人们以能求到他的书法作品为幸事。刚开始,启功有求必应,他说:“人家要你的字,是看得起你,怎么能不给人家写呢?”1984年,启功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社会兼职也很多,前来登门拜访求字者越来越多,可谓门庭若市,有的人不但自己求字,还代 [详细...]
      2025/07/07 09:05:03 来源:美术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夏日荷韵满画屏
    2. 蝉鸣初躁,荷叶已铺满塘面,粉白的荷花或含苞、或盛放,在熏风里摇曳生姿。这一池碧水映红蕖的景象,自商周时期便入了先民的视野,历经千年流转,成为中国画中永不褪色的经典意象。画家们以水墨为舟,在荷茎叶脉间穿行,将夏日的蓬勃与清雅凝于笔端,让后人得以在方寸画屏间,永享荷塘的悠悠清韵。 荷花古称“芙蕖”“水华”,《诗经·陈风·泽陂》中“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吟唱,是最早的文字注脚。至宋代,周敦颐一篇《爱莲说》,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奉为文人精神图腾。其花形端庄,花瓣层叠如佛座,花蕊聚成金盏,叶片圆阔似绿云,自带“清水出芙蓉”的天然妙态。加之“荷”与“和”“合”谐音, [详细...]
      2025/07/07 09:03:41 来源:美术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以藏养藏”未尝不可
    2. 收藏,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无论是古代的王公贵族,还是现代的普通百姓,收藏都承载着人们对历史、艺术、文化的热爱与追求。然而,随着收藏市场的日益繁荣,一种被称为“以藏养藏”的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谓“以藏养藏”,即通过出售部分藏品来获取资金,进而购买更多或更优质的藏品。这一做法在收藏界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笔者涉足收藏领域数十年,初涉阶段为“盲藏”,收藏没有体系和目标;中期开始便分门别类有了体系;近年来则走上了“以藏养藏”的路线,将多余、重复的藏品变现或与全国藏友交流其他藏品。因此,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讲,我是支持“以藏养藏”的。当然,我仅是从 [详细...]
      2025/07/07 09:02:34 来源:美术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王犁:未知的明天已经开始
    2. 没有几天你们就将离开本科阶段的校园,真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大概只有在这一刻,你们才会觉得四年时间过得真快,而对于在这里工作的教师来说,则是每年都很快。你们将从这里出发,开始不同的人生。 我非常同意前几年高世名院长在新生见面会上讲的那句话,本科期间最大的任务就是打开胸怀。当然在座还有我们艺管学院的硕士生、博士生。 相信更多的同学在这一刻,还来不及反思胸怀与明天的关系,只感觉到未知的明天已经开始。我是这届艺管毕业班的班主任,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让他全身而退的,借此机会要感谢大家! 记忆里还是大二、大三时的你们,大四在外 [详细...]
      2025/07/07 09:01:42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邱志杰:何谓启蒙
    2. 今天是血脉觉醒的一代人的毕业典礼。其实在我们的时代,毕业典礼已经成为一种真正的成年礼。你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在期待这一天了。但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大多数人总是猝不及防的,大多数人在心理上并没有完全准备好。 在这个成年礼上,我想推荐一篇文章给大家。这篇文章写于241年前,1784年9月30日,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在哥尼斯堡写了一篇文章叫作《何谓启蒙》,那一年12月发表在《柏林月刊》上。 康德在文章一开头就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未成年状态,未成年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Sapereaude! [详细...]
      2025/07/07 09:00:28 来源:邱志杰工作室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方增先艺术研究中心在上海师范大学成立
    2. 6月28日,方增先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世承讲堂举行。 据悉,方增先艺术研究中心由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发起成立,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曹光明、方增先之子方子虹为艺术研究中心揭牌,冯远、俞晓夫等34位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专家受聘为方增先艺术研究中心顾问和研究员。 方增先出生于浙江兰溪,被誉为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佼佼者,尤其是“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和推动者。方增先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他的代表作《粒粒皆辛苦》《说红书》《母亲》成为新中国人物画的典范,其专著《怎样画水墨 [详细...]
      2025/07/07 08:59:10 来源:美术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尽写河山万里情——应野平艺术展” 在上海展出
    2. 应野平 黄山奇峰 68×46cm 纸本水墨 1979年 上海中国画院成立65周年系列“尽写河山万里情——应野平艺术展”于6月27日—8月17日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举办。 应野平的山水画艺术植根于深厚的传统积淀,其早期作品笔墨苍润,取法宋元遗韵,习古而不泥,师古而能出新。随着时代变化,他的艺术也焕然一新。他在捕捉自然神韵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意识和时代精神,形成了“气清、骨雅、神秀”的独特艺术风格。特别是他的泼墨云山系列尤为精妙,在实境中寓诗情,独有抒发,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美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筹建 [详细...]
      2025/07/07 08:58:10 来源:美术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17(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