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采药昆仑”石刻的考古学和文本研究
    2. 青海海西州野牛沟岩画中的马车图像。汤惠生摄/光明图片    【学术争鸣】    青海黄河源发现的石刻,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广泛关注。36个字的完整叙事告诉了我们一件任何史料都不曾记载过的历史事件,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文字及其含义的辨认与解释,对采药的用语与性质,昆仑的地理位置,秦代疆域、职官、交通、年代以及题铭的真假等问题的种种思考和争论。争论的焦点大致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遗址本体的真假问题,另一个是文本问题。其实也就是石刻遗址研究的两个方面: [详细...]
      2025/07/04 08:31:47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秦“田翳采药昆仑”石刻的释文问题
    2.    【学术争鸣】    秦“田翳采药昆仑”石刻在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西北岸,最早发现于2020年7月5日,首次见载于侯光良《昆仑上下——青海的史前文化》一书,然并未进行正确的释文和深入的考证。2025年6月8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仝涛先生《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一文,正式向大众公布了“采药昆仑”石刻。该石刻的发现,“解决了国人千古争讼的关于‘昆仑’‘河源’的精确地望问题,记录了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遣使向昆仑山寻觅仙药的历史事实,补全了文献记载的缺失。”印证了任乃宏先生《定位“古昆仑山”》一文的考证结果,意义非凡。 [详细...]
      2025/07/02 08:28:41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河源“采药昆仑”石刻发现记
    2. 2020年7月,侯光良带领学生在野外辨认石刻。光明图片    【学术争鸣】    青藏高原是研究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天然实验室,在高原的前期调查研究中发现,古代人类活动多集中在湖泊周围或河流两岸。这里既有汲水之便,又是水草丰美、动植物资源富集之地,往往是古人类迁徙的通道。这样看来,鄂陵湖—扎陵湖(两湖)一带可谓是河湖共存,既是巨大的湖泊,黄河也穿行其中,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调查研究区域。转念一想,两湖所在的玛多平均海拔4300米,并不算高, [详细...]
      2025/07/02 08:25:56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昆仑石刻应当是古代的石刻
    2.   自从仝涛先生发表了《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一文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论,主要争论点是真伪问题。如果真是秦代石刻,那对研究秦代统治范围和昆仑文化等具有重大意义。   我因为青海师范大学侯光良教授的著作《昆仑上下》写序的缘故,有幸较早在侯光良教授的书中看到这幅石刻的照片。《昆仑上下》这部书出版于2023年,按照侯教授所说,他们团队考察并记录昆仑石刻是在2020年。书中发表了石刻照片,但识读出来的文字还不多,加上侯教授当时认为其年代可能在元代或清代,所以并未引起我很大重视。   此后,仝涛识读出 [详细...]
      2025/06/30 08:50:25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上新 “手术”高水准 文物再青春
    2. 出土于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的王冠修复后重现光彩。   如何让出土王冠的2582颗珠饰一一准确归位?如何将碎成上百块的龙首拼接起来?精细化考古与现场文物保护协同工作模式如何应用到中亚考古现场……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上万次精密焊接,王冠重现光彩   在青海省海西州民族博物馆,一顶珍珠冕旒龙凤狮纹嵌宝石王冠静静陈列于恒温展柜中。冠体上翼龙昂首、立凤振翅、双狮护佑,珍珠冕旒如星垂落。从王冠造型上看,龙纹、冕旒源自中原文化,立凤、双狮 [详细...]
      2025/05/30 07:25:0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部分)巡展·青海”在青海美术馆展出
    2.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部分)巡展·青海”日前在青海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是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部分)全国巡展的第二站,展出作品共330件,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类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突出的人民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多元的探索性。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由文旅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重要文化活动之一,也是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活动之一。 本次展览是中国美协文艺援青的具体举措,旨在助推青海美术事业繁荣发展,进一步满足各族群众的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展览将 [详细...]
      2025/03/26 09:19:58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在东方的高地上——写在“丹心铸魂——吴为山艺术展”举办之际
    2. 袁隆平(雕塑) 吴为山   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当然这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还包括不同的物种和生命在生物链上的彼此关联,以及更重要的不同文明和文化数千年来的相互依存与共生。没有一种伟大文明不具备接纳、包容、吸收和过滤其他文明的强大能力,否则这个文明就不会延续到今天。抑或在某个时段,曾出现过不同文明和文化间的对抗与冲突,但历史的演进过程告诉我们,这种状况都是短暂、无法持久的。   如果把不同文明和文化间的相互关系放在不同的艺术创作上,我们就更能看清楚,它们所形成的对话与借鉴关系一定会在东方和西方最杰出的艺术家身上变得异常清晰。因为作为人类 [详细...]
      2025/02/12 11:37:43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青海省第19届摄影艺术展在青海美术馆举办
    2. 11月7日至12月初,由青海省文联、青海省摄协主办,青海美术馆协办的青海省第19届摄影艺术展在青海美术馆举办,这是青海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全省性摄影活动。 本届展览共征集摄影作品(含短视频)12685幅(组),最终10587幅(组)符合征稿要求。其中组照408组、2349幅,单幅8238幅,参与投稿的数量和质量较往届都有显著提升。展览设有纪录纪实类、自然风光类、艺术创意和商业类、短视频类4个类别,经过初评和终评两轮评选,评选出入选作品200件,其中14件金奖作品、 20件银奖作品、 26件铜奖作品、 140件优秀奖作品。参展作者既有知名摄 [详细...]
      2024/11/19 08:53:53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专家学者齐聚柴达木 共谋长江流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之策
    2. 会议现场。青海省博物馆供图 5日,“长江流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举办。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及长江沿线的专家学者齐聚祖国聚宝盆共谋长江流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之策。 本次学术会议主题为“加强合作交流,深化长江流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长江文化促进会主办,青海省博物馆、海西州文体旅游广电局承办。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博物馆处副处长熊伟 [详细...]
      2024/09/06 08:59: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第二届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大展青海玉树启幕
    2. 7月24日,夜幕降临,青海省玉树市的格萨尔王广场灯光璀璨、人头攒动,由中国摄协,青海省文联,玉树藏族自治州委、州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大展在此开幕。玉树州委书记蔡成勇,玉树州委副书记、州长索南丹增,玉树州政协主席尕桑,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居杨,杨越峦、线云强、王述友、耿斌、连玉明、秦光明、黄平等有关方面负责人等出席开幕式。 本届大展共展出2500余幅优秀作品。其中,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大展、“大美青海江源玉树”全国摄影大展这两大主题影展生动展示了青海玉树作为野生动物守护者,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自然遗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果决行动和丰富 [详细...]
      2024/07/29 09:40:16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442(s)   7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