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剪纸习俗。剪纸工艺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来源于节日风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正月初七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在正月初七“人日”,荆楚一带的人们用彩纸剪成人形贴在屏风上,妇女们则把剪成的燕子戴在头上,作为节日的装饰。北宋时期,民间剪纸应用范围更广,还出现了专事剪纸的艺匠,如南宋周密《志雅堂杂钞》载:“向旧都(北宋都城开封)天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宋代“茶百戏”中流行一种“漏影春法”,宋人陶谷在《清异录》谓之“用镂纸贴盏,糁茶而去纸,伪为花身;别以荔肉为叶,松实、鸭脚之类珍物为蕊,沸点汤搅”,即先剪一朵纸花贴在茶盏内,
[详细...]
2024/07/16 08: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