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音乐和美术教学的融合模式与路径探索

          音乐及美术作品皆由作者意象生成,在艺术表征和功能作用上具有较强的互通性。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应积极探索音乐和美术的融合发展模式与实践创新路径,通过打造二者的融合鉴赏课、实践课来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力、艺术创造力,使学生可以在多角度、多方位的教学情境下感知和学习艺术。音乐和美术学科的融合教学有利于搭建跨学科综合艺术课堂,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影响。当前院校里音乐和美术的融合性不足,融合路径和通道狭窄,因此探究两者的融合模式及实践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必要性和实践意义。

          音乐与美术学科的互通性

          湖南师范大学的教授郭声健曾提出:“一切艺术虽然其感性材料不尽相同,但其本质上皆是心灵的艺术。当我们以某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去审视和分析其他艺术时,不难发现,其他艺术都掺杂和带有该种艺术形式的表现特征。不同艺术表征在表现手法和审美意蕴等方面具有较多的相通之处。”音乐及美术作品皆由作者意象生成,是物形的心象和“神思”的内心产物,在人体联觉系统的支持下,音乐与美术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较高的内在联结。人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也会在头脑中不由自主产生一定的艺术画面,通感所引发的多种感官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主体想象营造了无限的空间[1]。

          同时,音乐和美术学科在功能上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愉悦性、疗愈性,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可以传达正向积极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具体到教学实践之中,音乐及美术课程是对学生施加美育和培养学生审美情怀的重要阵地,秉持类似的现代艺术教育观念,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和属性。在教学内容上,二者皆承载和反映出文化的综合性和广阔性,在学习方式上都强调合作与自由并重,提倡学生以合作式和综合式的形式学习。同时,两者都关注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搭建跨学科教学桥梁,助力学生的综合发展。

          音乐和美术教学融合模式与实践路径

          打造融合鉴赏课 提升艺术感知力

          将音乐和美术两者予以融合,可以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锻炼学生的创新与感知能力,进一步丰富艺术课程资源与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例如,教师在对音乐节奏感和美术表征予以说明时,可以告诉学生如果明暗对比和色彩搭配相得益彰,具有变动性和节奏感时,画面则更具层次性,从而使学生理解美术表征和音乐节奏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开设综合艺术鉴赏课程,引导学生鉴赏作品,对两者内涵、主旨思想上的共通性予以分析说明,进一步打通音乐与美术的固有壁垒,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性较高的作品。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取材于美术作品,如拉赫玛尼诺夫的管弦乐作品《死之岛》和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皆是作者在深度感知绘画的基础上创作出的曲目,学科互通性较强。教师可以选取这些立意鲜明、主题表征明确的素材作为教学材料[2]。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音乐与美术两者的融合鉴赏,帮助学生建立联系。例如教师在对《走进抽象艺术》这一课程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入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作曲》这一作品,截取钢琴曲目中小提琴悠长的弦音、悠扬的曲调呼应画面中的线条,截取音乐作品中鼓点、三角铁和手铃等打击乐,与跳跃的小色块呼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联觉效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在不同乐器音色、曲目节奏变化基础上构建视觉形象,带领学生感知一场视听盛宴,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印象。学校还可以开展“听音寻画——发现美”等游戏活动,将音乐与画面进行对比连线,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理解音乐和美术融合展现的方法,感受二者的联系。

          打造融合实践课 增强艺术创造力

          教师要积极探索音乐与美术融合的多维路径,打造融合实践课程。教师可采用互动创作模式,如在鉴赏《梅花三弄》时,先带领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有基本认知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形成自身独特的理解,后将对作品的理解转变为具象化的色彩、线条和造型,以绘画、手工等美术形式出来,实现情绪外放。教师还可采用主题式融合模式,选择一个共同的主题,如“四季变换”“自然之美”等,让学生用音乐和美术两种形式围绕主题进行创作。此外,还有技能互补模式,主要教学生如何将音乐中的节奏、旋律等元素转化为美术中的线条、色彩等,或者将美术中的构图、色彩搭配等技巧运用到音乐创作中。如在听到欢快的音乐时,学生可能选择使用明亮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在听到悲伤的音乐时,可选择使用暗淡的色彩和断断续续的线条。以上几种模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组合,以实现音乐和美术教学的有效融合。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学校要积极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创新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形式,整合教学资源,构建融合资源库,将美术与音乐融合的成功案例及教学素材归类整理,指导教师开展融合教学,搭建由技术支持的融合课堂,借助数字绘画的形式,将音美特点有机衔接。

          学校要与当地美术馆、艺术馆、相关企业及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当地艺术实践教育资源开展艺术活动,积极搭建艺术实践学习基地,探索和开创音乐和美术融合校本课程,构建音乐与美术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开展音乐与美术的融合教学时,教师既要以音乐辅助和完善美术教学,也要以美术外显和优化音乐教学,在两者相互融合、互相补充的过程中构建高质量艺术课堂,进一步提升艺术教育质量,增强美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艳婷.浅谈音乐教学中美术元素的融合与运用 [J].小学教学研究,2023,(27):54-55.

          [2]阎洁.高中美术教学有效融入音乐元素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32):54-56.

          (作者单位:高唐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静愚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129(s)   1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