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唐国新:没有毒紫砂,只有假紫砂

        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百花齐放于当代的宜兴紫砂,至今已经作为一种文化而风靡天下了。设若你能光顾宜兴的丁蜀,你一定会为满目的紫砂气氛所包围,设若你又漫步婆娑的竹林,你也一定能够聆听深处传出东坡先生的阵阵诗吟。
        5月16日,中国嘉德拍卖会中,已故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所制 石 瓢 壶 以1232万元成交,从而创下宜兴紫砂器拍卖单价之最。正当大家沉浸在“紫砂也疯狂”的神话之时,5月下旬,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连续爆出“致癌紫砂”、“代工紫砂”等黑幕,刹那间,原本已经“紫红紫红”的紫砂即刻笼罩上浓重的黑纱。一度,整个业界几近“谈砂色变”,一度,更多专家期待重新洗牌。
        曝光:化工紫砂“有毒”
        江苏省宜兴原矿紫砂茶具既不夺茶香,泡茶又不易变味,历来备受人们的追捧。然而,5月23日和3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连续播出了“紫砂黑幕”调查报道:宜兴因为原矿紫砂越来越少,一些练泥厂开始大量使用外地矿料或者普通陶土,通过添加“铁红”、“锰粉”、“铬绿”等化工原料或陶瓷色料进行调色,加工生产所谓的“原矿紫砂泥”。
        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对央视记者随机购买的15件紫砂壶和紫砂杯进行检测,结果发现13件样品重金属溶出量都出现了异常,其中黑色壶的锰离子溶出量达到2.62mg/L,蓝色壶的钡离子溶出量高达6.39mg/L。

        在宜兴丁蜀镇陶瓷城,央视记者同时发现了包装精美的“代工壶”和“假冒壶”,一些拥有职称的制壶者把委托别人加工的“代工壶”当作自己的作品出售,一些非法经营者,在一般作品上私自加盖名家印章以假乱真,以此赚取高额差价,欺骗并“毒害”紫砂收藏者和广大消费者。
        影响:“致癌紫砂”下架
        报道如同一场突然爆发的风暴,迅速侵袭了大江南北。整个紫砂业界集体哗然,甚至几近“谈砂色变”程度。
        大连因为历届茶博会、艺博会的影响,紫砂文化已经渐入民心,尤其近10年以来,不乏宜兴大师亲临大连参展交流,无形当中培育了良好的紫砂收藏团。 6月3日,大连茶博会组委会特别组织了“紫砂鉴赏暨专题研讨会”,参与人员包括紫砂鉴赏名家、收藏界名流、茶行业代表以及大连工艺美术协会领导,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分析并探讨紫砂的命脉和出路。
        大连工艺美术协会会长邹本柱认为,紫砂着色本身就是紫砂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它直接改变紫砂的艺术性、功能性,更多收藏者在选择藏品当中,其所参考的核心价值往往注重文化价值。因此,紫砂着色本身无可厚非。
        国家紫砂鉴定专家唐国新认为,紫砂市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难免催生投机行为和各种各样的假紫砂壶现象。此次两轮“紫砂黑幕”曝光,足以促进市场的规范以及行业的洗牌,创作者必将趋向职业化的专业理念,收藏者必将归于理性的消费心态。
        而宜兴一位工艺师告诉记者,“紫砂门”其实是意料当中的事,因为长期以来,当地政府面对紫砂泛滥一直处于“不作为”当中。现在好了,政府终于被迫出招了。
        政府:加大改观动作
        “紫砂门”发生之后,宜兴政府迅速出台“关于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宜兴紫砂陶的意见”的“八项禁令”,同时要求全市上下、尤其是广大从业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合力保护“宜兴紫砂”这块招牌。
        宜兴市政府日前又作出决定:本月底将恢复开采紫砂矿,具体开采点和开采量由市国土部门作可行性调研后决定。这也是自2005年4月宜兴实施紫砂矿“禁采令”以来,首次对紫砂矿恢复开采。
        6月2日,宜兴一批违法单位得到严肃处理,亨利陶瓷厂、佳博陶瓷厂、大浦厚和炼泥厂3家企业,因涉嫌用化工原料制作紫砂泥料,被质监部门当场查处。宜兴市工商局丁蜀镇分局同时在中国陶都陶瓷城设立现场办公点,现场提供法律咨询、办证受理和12315市民投诉服务。
        种种迹象表明,此次由央视所引发的“紫砂风暴”正在迎来一场摧枯拉朽式的变革。鉴赏家唐国新说,“紫砂风暴”只能吹走那些枯枝败叶,宜兴紫砂600余年的根基却不会动摇。

        ■专家辟谣
        唐国新:没有毒紫砂,只有假紫砂


        唐国新
        第三十七届紫砂国家评委,中国紫砂鉴赏家,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


        6月3日,中国紫砂鉴赏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唐国新受邀大连茶博会组委会,专程从北京来连参加“紫砂专题会”,他理性分析了当前客观存在的“泛紫砂”现象,并同时对于紫砂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意见。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唐国新,他反复强调自己要说话,并且以法律作担保。
        半岛晨报:一直以来,大家更关心紫砂的实用性和欣赏性,却很少问津真正意义上的“紫砂”到底是什么。
        唐国新:江苏宜兴得天独厚的地域客观孕育了得天独厚的紫砂。位于宜兴丁蜀一带的砂质原矿所产的砂泥色泽丰富,可塑性强,成型陶器经高温烧制之后,极易生成双重气孔结构的物相。因为透气而不渗水,越宿而不变质,在宋元时期便成为了取代陶、瓷之外的煎煮茶水的紫砂器具,至明代随着冲泡饮茶习惯的形成,先辈在传统紫砂罐上加出一个把、一个嘴、一个盖,紫砂壶便从此诞生。至今,“紫砂”已经作为一种文化而风靡天下了。
        半岛晨报:为什么叫紫砂,而不是黄砂或者绿砂?
        唐国新:原矿紫砂主要含有石英、云母、方解石、橄榄石、长石、赤铁矿等,尽管比例各有差异,但烧成之后的基本色相依然为紫色,赤铁矿多一些就红一些,橄榄石多一些就黄一些。但基本色调为浅红到大红不等。
        明末清初,先辈为了增加色彩和丰富文化,人为地在泥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如钴、锰等,进行了“拼紫”调色。因此也就成就了紫砂当中的“花货”类别。金属氧化物在通过1200℃的高温烧制后,和原砂体、胶泥重新固化为一个整体,因此宜兴没有毒紫砂,只有假紫砂。
        半岛晨报:除了造型花,“花货”更以色彩花而成就新气象,想必,“花货”的五颜六色一定区别于央视所曝光的“致癌紫砂”。譬如当代大师汪寅仙,她的“花货”岂能因为外在华丽从而忽视内在品质?
        唐国新:央视所曝光的所谓“紫砂当中对人体不利的矿物添加剂”,应当是指那些花花绿绿的泛紫砂工艺品以及一些低档次的紫砂壶类,当前,紫砂领域为了达到“悦目”的商业目的,的确存在一些投机者不择手段地进行人工添加剂的调配。
        汪寅仙等宜兴真正意义的大师、高工、工艺师,他们所储藏的原矿泥料大都堆满了仓库,甚至可供几代人使用,首先不存在原料越来越少的困扰,就更谈不上弄虚作假现象了。专业领域的“花货”具有深厚的历史传承,绝对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泛紫砂工艺品。
        半岛晨报:大家都知道,宜兴紫砂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百花齐放于当代,但如你所说现实当中所客观存在着的“泛紫砂”现象,是否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
        唐国新:当前的宜兴总体分为三个市场。
        其一是直面丁山所看到的铺天盖地的紫砂,它们造型美观、品种多样,但严格说它们不是紫砂,只是边缘矿脉如煤矸石加入金属氧化物而形成的产品,颜色甚至比真紫砂更加漂亮。应该说,这个市场的作品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成分,但比较瓷器当中的“挂铅”,就更为安全了。
        其二,从江西、河南、安徽涌入大量农民工,运用拉坯、注浆等技术把丁山的假泥加入玻璃水、金属着色物,做成了数以千万的泛紫砂工艺品,因为价格低廉而深入市场。这也就是市场当中所流通的“假紫砂”的真实根源。
        其三,以原宜兴国营紫砂企业为首的大师、高工、工艺师、技术员一批人员,通过几代人的经验和自己的辛勤打拼,构成了真正的紫砂金字塔。他们即便用于中低档工艺品的原料,也会选择从陕西的延安、浙江的长兴、山东的即墨等地调来的品质上好的矿料。他们作品的价格从千余元到数十万不等。
        半岛晨报:目前,央视曝光“问题紫砂”后,丁山以及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下架”、“关门”现象,经营者更是人心惶惶。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唐国新:更多紫砂经营者同样不知紫砂为何物,因此心里显得没有底。事实上,无论真紫砂,还是泛紫砂,经过1200℃的高温之后,任何“毒素”也就微不足道了。对于没有底的泛紫砂,经营者只需标注成只可观赏、不可喝茶的工艺品就好了,对于有底的真紫砂,经营者可以提高价格,等待任何方面的检验和品读。
        半岛晨报:收藏者应该注意什么?
        唐国新:其实,对于真正的紫砂爱好者,当前正是收藏紫砂的大好时机,因为目前敢于“出台”的应该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了。消费者只需索要正规***和品质保证单就好。 记者曲振玮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65(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