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紫砂壶制作——紫砂壶的装饰艺术

        1.线条装饰
        此法目的在增强紫砂壶造型的优美,包括灯草线、子母线、云肩线、凹凸线、皮带线、凹肩线、筋囊线、抽角线、折角线及云水纹、如意纹、棱纹、花瓣纹等;
        灯草线是一种状如灯草的细圆线,用在壶口称翻口线,用在底足部则称底线,也可成组或单独用于肩和腹部,增加装饰效果。
        子母线是1组一粗一细的平行双线,又称问武先,常用于壶的口盖组合;一般粗线在上,细线在下,是器形更趋稳定。
        云肩线是用于紫砂壶肩转折出的线条,目的在加强造型线条的韵称和节奏。
        凹凸线一般用于器腹部,一线条的粗细、厚薄和宽窄变化达到不同的装饰效果。有的紫砂壶由上下两半镶接成型,在结合的腹部加贴凹凸线或皮带线一掩盖接痕,增强镶接牢度。
        凹肩线是壶肩部的一种双曲线,以增加造型变化,同时使器型更趋厚重感。
        筋囊线也即筋纹器表现筋囊,得垂直线条。
        抽角线和折角线主要用于方器转角部的处理,使之藏锋
        隐角、方中寓圆,以增加器型变化。
        云水纹、如意纹、棱纹和花瓣纹饰构成壶身装饰云水、棱形、如意、花瓣型状的凹线,布满器身,使紫砂壶愈发显得流畅贯通。
        2.刻画装饰
        是紫砂壶装饰的主要形式,由在壶底镌刻署款发展而来。通常,在壶身刻诗句的文字书体有篆、录、楷、草,清代中期以后则发展为书画并刻。壶身一面镌刻壶铭,另一面则刻绘画,将造型、诗文、绘画、书法、金石汇于一体,形成紫砂壶装饰的独特风格,使紫砂壶满含书香风雅的文化气息。
        刻画装饰在坯体入窑烧制前进行,有印刻和空刻两种手法。印刻是先将绘画的图稿,摹绘于紫砂壶的坯体上,然后运刀依样镌刻;孔刻则是直接在坯体上刻画,事先不需再坯体上摹写图稿。因此,空刻诗相当高超的技术,操作者不仅须有扎实的文学、书法、绘画、篆刻功底,而且还须有精湛的雕刻技艺。有的绘画刻好后好药着色,即利用紫砂泥天然色泽,淘洗成纯净的泥浆,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渲染技法,在刻好的笔画中填色,使画面更具装饰效果。
        刻画装饰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也丰富多彩,有山水、人物、花鸟、博古诸多图案,绘画多选自《芥子园画铺》。镌刻手法则广泛运用金石用刀方法中的双认证刀法、单人侧刀法等近十种刀法(清末,刻画艺人已形成一支专业队伍,刻画装饰业成紫砂壶生产流程中一道不可或缺的工序)。
        3.印纹装饰
        即将装饰纹样线在模板的木质必须细密坚硬,然后压印出带有花纹的泥片,再将花纹图片与壶体其他泥片镶接成型,是一种由刻画装饰衍生出的装饰手法。印花装饰与刻画装饰的区别是,前者为凸起阳文,而后者的花纹是陷入胎体的阴文。印花装饰不仅有花纹图案,还有文字,如传世曼生壶中的瓦当壶及四方回纹湖等。
        4。泥绘装饰
        就是在已成型且尚有一定湿度的坯体上,用本色泥料、白泥、朱砂泥和乌泥等其他色泥调制的泥浆,堆画一定厚度的花鸟或山水纹样,犹如薄浮雕。其艺术效果极佳,使在明代沈君用所创浮雕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泥绘装饰工艺流行于清乾隆时期,且历朝沿用,但已道光时制作最多。传世的杨季初“雪江待渡图笔筒”就是一件典型的泥绘作品,画面似一幅中国传统绘画,漫天一片银白,老者待渡雪中,情致栩栩。但是,泥绘装饰有一个缺陷,由于工艺方法是用泥浆在似干未干的紫砂坯体上堆画,常常因两者干湿程度差异而使图案附着力变小,故在日常因温度冷热聚变时(如泡茶),容易使画面磨损和自然脱落,从而影响紫砂壶的美观,也限制了泥绘装饰工艺的广泛使用,所以传世泥绘作品比较少。
        5.贴花装饰
        其做法是采用印模,即先将用作装饰的图案纹样模印好,经过加工修饰,然后粘贴于紫砂壶的装饰部位。用于制作贴花的泥料,可以是与坯体相同的本色逆料,也可以是不同的其他色泥料。从装饰效果看,同色泽贴花显得沉着浑朴,具透视感;不同色泽贴花,特别是比坯体色泽浅的贴花则纹样突出鲜明,色彩对比强烈,气氛也活泼而欢快。此法出现于清初。



        6.捏塑装饰
        宜兴紫砂泥以稳定的可塑性、结合性等诸多特点赋予了紫砂茗壶手工成型等多种工艺方法。捏塑装饰源于瓷器的堆塑,同时借鉴玉器、石雕的韵致,竹刻木雕的细腻。其中,花塑器制作多以捏筑为胎,再用泥片镶接、围坯成型,然后在其壶身桶上进行捏、雕、琢。常见的饰物又竹叶、葡萄藤、瓜果、梅花、梅树干和松鼠等形象。捏塑装饰一般除了表现对象的特征外,更注重形象图案的肌理质感、茗壶的注水功能、安全牢固、触觉舒适和视觉美观等。捏塑装饰除用本色壶泥制作外,也有用多种天然泥色相配的,或用化妆土粉饰,以增加其装饰效果。
        7.绞泥装饰
        绞泥亦称絞胎,即先用两种不同色泽的泥料相间揉和,挤压成泥胎,形成似目理纹、水波纹、花石纹、蝴蝶纹和流云纹等自然花纹,使作品色彩对比鲜明,极具自然之趣。绞泥装饰需特别注意不同色泽泥料烧制时的收缩率,否则边缘会产生裂缝。
        8.泥色、调砂、铺砂装饰
        素面宜兴紫砂茗壶以砂质星星隐现,色泽古朴见长。从古至今,壶艺家们千方百计改善和丰富壶面肌理,其中常见的技法有调砂、铺砂和色泥三种工艺。
        调砂装饰是在细润的泥中掺以粗砂粒或细砂粒,由于泥质不同,饰面烧制时的收缩率也不尽相同,因此成陶后饰面会产生梨皮泥的效果。
        铺砂装饰是在坯体表面嵌入本山绿泥的砂粒,经烧成后可在器皿表面产生星星闪烁的艺术效果。
        色泥装饰是在壶上用两种或多种泥色,采用表面粉饰、点缀、嵌合等手法,突出主体部分,以达到丰富塑造对象的自然效果。
        9。釉彩装饰
        是吸收瓷器的釉彩装饰工艺而发明的紫砂壶装饰方法,在素烧得自杀湖上加施釉彩,此法始于清初康熙年间;以后又出现珐琅彩装饰,乾隆时又出现粉色装饰。乾隆粉色紫砂壶甚至可与瓷器媲美,非常精致,是釉彩装饰中质量最好的。嘉庆道光十出现了以蓝釉为底色、用白釉作书法或绘画的蓝白彩装饰,还有一种不施底色、用釉彩直接在壶体上进行绘画等装饰的点彩,再有一种则是在紫砂胎骨上施满釉的称为炉均的釉彩装饰。
        对于紫砂壶釉彩装饰,业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肯定者认为施釉加彩,开拓了紫砂壶装饰工艺的新途径;否定者认为,自杀湖施釉加彩,美则美兮,却改变了紫砂壶的面貌。所以,清人院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说:“近时宜兴紫砂,复加饶州之鎏,光彩射人,却失去了其最具特色的古朴之美,这可能是当时艺人为了迎合宫廷追求奢华富丽风尚不得以而为之。而且紫砂壶加釉彩以后,壶体表面的气孔也会因此被堵塞,从而影响紫砂壶宜茶的独特功能。


        10。镶嵌装饰
        此法借鉴金银错工艺技法,现在紫砂壶坯体上刻饰好细致的阴文纹样,经烧成后再嵌入金、银、铜等金属丝,然后整平磨光,使朱紫色的壶身展现出金黄色或银白色的精美图案纹样,极其富丽堂皇。





        11.浮雕装饰
        具有清新悦目,形态逼真的特点。其中的雕漆装饰,是在紫砂壶表面一层一层地涂漆,并使其积聚到一定厚度后,再在漆面雕饰花纹图案,是借用中国髹漆工艺的一种装饰技法。雕漆紫砂壶传世极少,主要为宫廷使用。
        此外,紫砂壶装饰工艺还有雕玲珑、镶金边、包锡、抛光、包铜等各种技法。其中,抛光紫砂壶主要出口泰国,包锡技法则以失传,而包铜壶的紫砂部分在宜兴定制,然后运到山东威海卫加工包铜,清末光绪时制作较多,主要出口泰国等东南亚地区。
        上述各种装饰工艺虽然不乏精品,但从壶艺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其中单纯追求华丽灿烂的装饰方法远离了紫砂壶实用与工艺相结合的 原则,反而喧宾夺主,所以只能偶尔为之。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81(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