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李昌鸿紫砂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在这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谓的几个工艺美术家中,李昌鸿的从艺年龄最长,并且李老讲究理论的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并不是期望仅仅留下一个壶而已”,所有可以继承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工艺美术的文化遗产,单单遗留作品只能显示工匠技能的高超,一些制作的方式方法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逐渐的遗忘。李昌鸿并不是想做被记住的“工匠”,而是要把自己的制作方式方法以及紫砂的理论知识留给后人,因此这位将近古稀的老者特意把自己毕生的研究汇集成一本《宜兴紫砂工艺手册》,把紫砂艺术的理论知识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对于自己的这个观点,李昌鸿从来没有质疑过,并且这也成为他接下来奋斗的目标。李昌鸿笑着说:“像我们这种工艺美术之类的特殊工种,在教育上应该是有所区别的。紫砂学艺最佳的年龄段是16至20岁,孩子可以先学手艺再学文化,最终把文化和手艺结合起来,成为有文化韵味的工艺作品。”李昌鸿的这番言语是期望可以有一个系统的工艺美术学校,用来传承紫砂壶艺这门古老悠远的艺术。同时,老人还指出,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其中几乎所有的物质文明都是由手工艺者创造出来的,手工业人是不需要很多能源就可以创造财富的人,因此他很希望民间工艺能得到重视,可以把一家一户的作坊变成小规模的企业,这样就便于管理、便于发展。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李昌鸿表达了他想发展紫砂手工业艺术的强烈愿望,甚至提出了一些可以实施的方案。这个多年从事民间艺术的老者,总期望在自己可以努力的范围之内把所有的紫砂工艺原理传承给后者。作为一个工艺美术大师,他真正尽到了一位大师的责任,把传承与发展紫砂艺术作为自己的义务而努力着。

          李昌鸿,1937年生于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副会长。曾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厂长、总工艺师,现宜兴鸿成陶艺有限公司董事长。1955年10月考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班,与夫人沈遽华均为顾景舟在紫砂工艺厂的第一代人室弟子。1958年起任紫砂工艺厂技术辅导、车间主任、技术科长等职。1984年,由他设计、沈遽华制作的《九头竹简茶具》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1986年《丙寅大吉》组壶(合作)获全国陶艺评比一等奖;2001年创作的《青玉四方》茶具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新作《母与子》方壶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华艺杯”银奖,同年《一衡茶具》(九件)获中国轻工联合会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1991年,合作起草的《紫砂陶标准》、《紫砂高温乳白釉制品》论文分获全国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撰写的论文《紫砂茶具实用功能研究》(合作)获全国硅酸盐理论学术研讨论文二等奖,1991年顾景舟任主编、李昌鸿、徐秀棠任副主编的《紫砂珍赏》一书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2002年12月个人专著《紫田耕陶》论文作品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56(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