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朱泥壶浅识

         紫砂壶,曾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在紫砂陶艺的作品中,朱泥壶是相当特殊的一类,由于其色彩鲜明的特征,柔细的矿泥,小巧的施艺技法与造型理念,自明迄今,成就了紫砂茶壶之中颇为珍贵的品种。它有许多不同的称谓,譬如:十七世纪随茶叶外销的紫砂茶壶中,老外称其为“红色瓷器茶具”。或在功夫茶盛行的南方诸省的茶艺之中,称其为“孟臣壶”、“逸公壶”或“水平壶”。而丁山当地陶家们则称其为“朱泥壶”。“朱”者赤也,或因矿材源自红泥之故,或因成品的鲜红色调有所区别于其它紫砂色泽之故。

          对于现代紫砂陶艺的观点,人人不同。尤其在最前线的采矿配泥专家与创作施艺的陶手,各自的陶艺理念会因为环境与经验的体会而产生差异,产生不同的观点与概念。同样的情况,玩家、藏家或是所谓的艺术鉴赏者、陶艺理论家、批评家……等等,对于紫砂陶艺的理念从基本的思维方式上就有所分歧,资讯时代的来临,造成了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的局面。对于“朱泥壶”,在紫砂陶艺的表现与品鉴的方式仍然是众人关注的题目,将来的创作会呈现何种风貌?或者什么样的朱泥壶才具备了较高的陶艺价值?这将是所有有心人的课题也。

          1、 历史

          历史作品的欣赏与追溯,用以寻求紫砂陶艺的知识见解,是目前紫砂陶艺的学习之中相当可取的方式。笔者曾于一九九三年与“三和宝记”的李先生为朱泥壶的历史作品著书编册,后交由台湾的唐人工艺出版社出版,书名《朱泥宝记》。其中的作品是取自海内外多位专门收藏朱泥壶的玩家,颇值参考。而书首的引文谈及多位藏家心得感想与经验,并且涉及紫砂茗壶与茶事文化的关联,及朱泥壶在历史过程中的某些流程。对于一个非常外行的紫砂陶艺爱好者的立场而言,一切的动力最主要是源自作品本身的细致迷人之功,本篇文章取其部分内容供读者欣赏。我们相信历史总是一种轮回,尤其在追求真、善、美的人生过程之中,“返璞归真”是中国哲学、美学的理想之境;同样的想法在中国工艺美术的表现过程或是紫砂陶艺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相信朱泥壶所具备的各项艺术价值之条件,因此必然就永远活跃在紫砂陶艺的园地之中,同时正代表了紫砂陶艺杰出的表现成就。

          2、 泥矿

          紫砂矿土,举世闻名。所谓“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古来素有“五色土”、“富贵土”等美称。而其主要泥料可分为紫泥、本山绿泥和红泥等三种基本泥矿。

          “红泥”亦有俗称其为朱泥、朱砂泥、石黄泥。因为作品烧成之后色泽呈鲜红,富涵中华民族所好之吉庆色彩,故一直为紫砂陶艺之中受人钟爱的材质。

          其最具代表性的矿源,就在于宜兴丁山任墅的赵庄山所产,位于嫩泥矿层底部,因其矿土的含铁量颇多,故质坚如石,产量甚稀。矿土外观呈砖红夹色,是以粘土为主的粉砂岩土。可单独成陶,亦可粉浆化妆坯体,作为装饰材料。(见图——矿土之照片或粉浆壶之照片)本刊于二00六年之第一期每第二期曾专文介绍,由吴志强先生所写的两篇文章:《朱泥之我见》与《朱泥是怎样炼成的》。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有关当今紫砂陶艺所采用的红泥原矿产处有赵庄山、黄龙山、红卫小煤窑、查林等地。至于其他利用紫砂烧成的温度变化控制色泽,或是利用化学添加氧化铁原料所造成的朱红色效果等等方式,在今日紫砂陶艺所推崇的原矿土制造的风气中,应非本文所指之朱泥壶类别。虽然我们无需否定这类作品的艺术价值或陶艺成就,但是面临各方皆重紫砂矿土原材质的主张,或是市场经济接受程度等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对于朱泥壶的介绍就将其范限在这样的基本条件之上。

          3、 现代的朱泥壶

          对于现代的朱泥壶与历史的朱泥壶有何差异?这样的问题包含了多种因素所造成的条件,矿产与生产之间的不同环境终会形成不同风格、不同造型的陶艺表现。

          由于红泥的收缩比例较紫砂大的多了,成品率亦相对降低,而其手工制作方式亦产生了相当的差异。还有矿土产量的重要因素;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赵庄山的红泥甚缺,陶家多采用川埠的红泥加上嫩泥来练土制器,因其石质坚硬,矿土呈土黄色,作品基本上与早先的朱泥壶雷同,甚至因为技艺的普及与改进之故,许多作品的施艺技巧更见严谨,虽不如历史茗壶之流畅率性,但其工艺实用更见效能。而八十年代之际也常见伏东的红泥制壶,但成品的玻璃相较多,声音清脆,烧成温度下降数十度仅在1050℃左右,而其气孔透气性质反倒不如之前使用1080℃烧成的红泥的效果。

          总之,由于数百年来,紫砂茗壶领军于壶艺之首的概念逐渐延伸扩展,成为多数茶艺或陶艺爱好者所认同的事实,同时也让朱泥壶这类造型艺术的美感深植人心。本文依紫砂原矿泥料的特点去观察朱泥壶的作品,再引用一些历史作品的风格表现供读者欣赏,尝试利用这些简单的角度切入朱泥壶的陶艺世界,或许有所助于读者对其物之认知。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65(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