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洋茶丘压境 华茶当自强

        2001年是我国茶叶生产发展较为健康的一年。主要体现一在一是茶叶作为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之一普遍受到重视,茶园面积增加,茶园素质也得到提高。二是茶叶的种植结构继续得到调整,名优茶得到持续发展。三是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成为大家的共识,各地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无公害茶生产。为了促进无公害茶的生产,农业部正式颁布了《无公害茶叶》行业标准,并规定从2001年10月1日起开始正式执行,把无公害茶生产纳入法制化管理。
        由于各产茶区政府对茶叶生产的重视,西部开发政策对茶叶生产的扶持,去年全国茶叶面积达1715万亩,开采面积1654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1.18%和1.28%。据农业部统计,去年全年茶叶产量在69.86万吨左右,比上年的68.3万吨,上升2.28%。
        由于国内名优茶需求的不断扩大和机制名优茶技术的推广,名优茶的产量不断得到提高。名优茶的发展遏制了茶叶生产效益的下滑,根据农业部门统计,春茶名优茶产量为9.9万吨,全年的名优茶产量达15.5万吨,产值达58亿元,比上年增长7.6%和4.5%。
        由于我国西南茶区发展较快,我国茶叶增产潜力很大。特别是绿茶和乌龙茶的产量将继续保持增长,其他茶叶比较稳定。
        在茶叶销售方面,国内市场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由于市场对乌龙茶、绿茶的需求增加,预计乌龙茶和绿茶的销售继续呈上升趋势,其他茶类销售将比较稳定。另外,由于茶饮料的迅猛发展,以及茶饮料标准已经正式颁布实行,将会增加对低档茶的需求。
        对外出口方面,2001年我国茶叶出口再创新高,但是出口平均单价继续下跌。虽然增加了对日本蒸青绿茶和乌龙茶的出口,特种茶的不仅数量增加,而且平均单价也得到提高,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我国茶叶出口单价继续呈下跌趋势,这种趋势能否在2002年得以稳定,目前还是一个变数。在出口数量上,由于受国际茶叶市场激烈竞争的影响,我国茶叶出口增加势头将会减缓。
        我国农业置于WTO框架下,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非常严峻,有专家预言:洋茶将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按照WTO协议,中国农产品关税将降至14.5%--15%,这样就会有利于外国的茶叶进入中国市场,与华茶竞争,尤其红茶的进口量将会增加,这对国内红碎茶生产压力进一步增大。目前,国内联合利华收购京华牌苛叶,日本三得利公司乌龙茶水在国内销售,可口可乐公司推出“天与地”茶水,这些都表明了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决心。另外按WTO的有关协议,茶叶进口的配额和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也将逐步取消,这也为洋茶的大举进入国内市场提供可乘之机。
        专家提醒,入世后更多的国外企业将会利用我国廉价劳力和土地资源,来茶区投资,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实力、销售网络、经营管理而在原料控制、加工品质、市场营销、品牌和人才吸引等多方面建立优势,与国内茶叶企业进行直接的竞争。
        制茶工业发展大趋势
        90年代以来,我国制茶技术的发展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实用化技术研究开发,如名优茶的开发和机械化生产、名优茶保鲜技术及新产品开发;二是现代化食品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制茶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茶叶加工向连续化发展。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已基本上实现了碎绿茶、红碎茶初制生产的初步连续化。炒青绿茶、珠茶的初制连续化也进行了试验和研究,但由于揉捻及炒干两个作业机较难实现连续化,使炒青绿茶的连续化距实际应用尚有一定的距离。目前,在精制上较为成功的开箱、上料和匀堆连续生产线。
        为摆脱茶叶加工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品质不稳定的状况,自动控制技术在茶叶加工作业中的应用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一定的进展。多年来,我国相应引进了红碎茶生产线9如英国、鳊、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的产品),特别是包括了洛托凡、三联CTC、连续发酵机、流化床烘干机的生产线,对改进和提高我国红碎茶的品质水平及CTC茶机的发展均起到积极的作用;从意大利IMA和阿根廷Mai.s.a引进的袋泡茶包装机,不仅带动了国产袋泡茶机械的开发和生产,而且相应带动了我国袋泡茶及滤纸产品的发展;从台湾省引进的乌龙茶加工技术(清香乌龙茶)和加工设备,对改善乌龙茶的外形及内质均有一定的作用。
        近看来 ,我国又以合资的方式引进了日本蒸青经常茶生产线。与此同时,先进的食品及饮料加工技术在茶叶深加工及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取得明显的成绩。如超向粉碎技术、膜分离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微胶整整技术等,极大地提高了制茶工业的科技水平。
        ——茶叶劣变处理及贮存保鲜技术有很大提高。自80年代以来,国内在茶叶贮茂保鲜理论上的最新成就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阐明了茶叶变质的主要机理是茶叶内含成分的氧化作用,而温度、水份、氧气、光照是品质变化的条件,仅起到加速或延缓作用;二是引进了“不份省城 度”的要领表明当茶叶的含水率是单分子焦点水率时是贮藏的最佳含水率。
        国内茶叶保鲜,大包装茶叶采用冷库保鲜技术,小包装茶采用FTS茶叶专用保鲜剂。目前这两项技术均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一些新的保鲜技术也取得一定的进展,如化学保鲜技术,在茶叶中添加抗坏血酸和亚硫酸钠以延缓茶叶的氧化劣变;生物保鲜技术,则在茶叶中加入腊样牙孢杆菌粉,在限氧条件下,该菌能使茶叶表面形成生物腊,从而控制氧化劣变。
        ——新产品的开发与茶叶深加工利用发展迅速。近20年来,由于茶叶生产的供过于求,市场部分十分激烈。同时,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茶叶销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茶叶产品已从传统的单一产品向多样化产品发展,形成传统(红、绿、乌龙茶等)、香味茶、草药茶(保健茶)、茶饮料速溶茶、有机茶(绿色食品)等多样化茶叶共存的局面。近年来,不断有新的企业加入开发茶浓缩汗及速溶茶,特别是腊浓缩技术及冷冻干燥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此外,香味茶、超微茶粉、蒸青茶等产品开发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在茶叶深加工利用方面,茶多酚的撮及利用已实现了工业化的生产和应用。这是茶叶深加工中最为成功的技术成果。此外,咖啡因、茶多糖、茶色素的提取及应用技术已趋成熟。进入21世纪,我国茶叶生产和消费很可能将出现这样一个趋向:一是茶叶产业化将得到加强,逐步建立起一批茶叶龙头企业;二是传统茶的生产和消费依然占主流,在大中城市市场,茶叶的消费将逐步出现多元化的格局;三是茶叶产品向其他食品转化或用途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四是其他企业(非产茶区、非茶企业、外资企业等)将会逐步加入制茶工业。
        为了适应我国茶叶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趋势,从制茶业本身来说,技术的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推广是制茶工业的必经之路,只有不断创造出新的技术体系和推出各种匠心独特新型的茶叶产品,创造新的消费热点,才能改善目前制茶工业处于夕阳工业的局面,开拓新的天地。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78(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