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嗑馓子与喝盖碗茶

         “炸油香、从头学、回回的馓子是一绝”,“油茶、奶茶、甘露茶,比不上回回的盖碗茶”,这都是人们夸赞回族馓子和喝盖碗茶的诗句。中国茶馆是民俗市井文化的化身,江南的“太极茶道”老茶馆,北方的“老舍茶馆”,都是一些区域民俗文化的代表。
          馓子、因股条细而松散得名,也称“馓枝”“馓股”是回族群众的节日传统食品之一,据说始于南北朝时,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间写诗赞美馓子:“纤手搓成玉数导,碧油炸出嫩黄深,夜业春水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回族的油馓,以股条细匀、香酥脆甜、金黄亮润、轻巧美观着著,很受人们青睬。有个故事说,元代有位阿拉伯人来中国定居后与当地一女子成婚多年,膝下无子,一次在石邦节,向真主祈求赐子,敬献油馓。后得一子,合家欢乐,第二年孩子满周岁时,从亲友来贺,感谢真主赐子之恩,特炸油馓子招待客人,从此之后,凡回民过节或举办喜庆大事都炸馓子庆贺,以示吉利,相沿成习。
          油炸馓子的养分是要有娴熟的技巧,处理好同料,和面前先熬一锅放有一定比例量的花椒和红糖、蜂蜜的开水,冷却后再将面粉和成面团,由男子用木杠在案板上反复揉压,使面团又软双劲富有弹性,然后切成小块,再磋成筷子粗的面条,拌少许食油放入 醒面,到一定程度烧油锅,以纯胡麻油为好,也有用菜籽油、棉花油炸的,但食味欠佳,当看到油烟冲起,油沸腾时,掌锅人将面条扯成圆形或椭圆形馓坯,套在筷子上边摆边扯,放入油锅,馓子炸硬时即可抽出筷子,再炸成棕黄色即成。回族炸油馓多有中老年妇女掌锅,在炸油馓时必需要洗一次大净(全身及头、脚)否则,不能接近油锅。回族油馓,造型独特,有糖馓子、咸馓子、麻花馓子、细股馓子,形状上有回馓、花边馓、长椭圆馓,各有风味。“吃席嗑馓子,大人娃娃长胆子”,意思是说吃了油馓子,大人小孩身体健康吉利。
          喝盖碗茶是回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是迎贵待客的佳品。不论平时或节日凡是登门来访者,都要沏茶相待。回族人饮茶很讲究,一般都使用盖碗茶,把这种饮茶方式叫“刮碗子”。其中以“三泡台”碗子最讲究,沏茶时,水要滚烫,以“牡丹花”开水为最好(经常在火上开滚)。“三泡台”碗子是有盖子、茶碗和掌盘配套而成,造型古朴大方、精巧雅致,设计合理、实用价值高。“三泡台”盖碗子以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玲珑、粉彩和颜色釉四大名瓷最受欢迎。回族特别喜爱飞红点翠,粉美绝伦的粉彩瓷和晶莹如玉及凝重端方的颜色釉瓷,并且视金边红珊瑚、紫福寿为珍品,价值由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茶叶以毛尖、沱茶和春尖为主,加以桂圆、荔枝、葡萄干、杏干、枸杞、红枣、冰糖等“五香茶”和“八宝茶”。
          回族人习喝盖碗茶由来已久,据说始于元代,有位在云南平章政事的回族人赛典赤,在一年盛夏,率穆斯林民众在九华山修建清真寺,由于天气炎热,被中暑晕倒,不省人事,情急之间有位名叫尤努力斯的老人急忙跑回家,用一个瓷碗放了些茶叶、干果、葡萄、冰糖,泡了一碗药茶赶送工地,此时赛典赤未醒,老人为防工地上飞扬的尘土落入荷 ,顺手找了个小瓷碟盖在茶碗上,不一会,赛典赤醒了,把药茶徐徐喝下,顿觉暑气尽消,脑醒身轻,便开口赞曰:“美哉!盖碗茶。”从此,喝盖碗茶便在云南、四川、贵州一带流行开来,后来赛的儿子纳速打丁到陕西做官,喝盖碗茶的习俗又流传在陕、甘、宁、青、新。回族兄弟招待亲朋好友,都要沏上一碗清香甘醇的盖碗茶,端上一盘黄葱葱的油馓子,边喝边吃,谈笑风生。
          回族人喜爱喝茶,这与回族食牛羊肉有关,因牛羊肉性热,喝茶能去脂除腻、利水消食、生津止渴,还有清热解毒,明目清心,治病健身的功能。现代科学分析,茶中含有茶素、单宁酸、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肪酸、维生互、矿物质和叶绿互等成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所以回族喜欢饮盖碗茶是一种有益的生活习惯和美的享受。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65(s)   12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