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缘起茶争谱真情——我与舒曼的“不打不相识”

          “一纸吃茶名片好,赵州古佛是同乡。”这是知名茶诗人钱时霖写给舒曼的诗句。我又是让此诗打开了记忆的源头,不由让我想起了人世间什么样的事情都要讲求缘份的真谛……例如茶缘、姻缘、人缘等都因缘而能萍水相逢,以至于结下绵绵的真情,我与舒曼就是这样。
          舒曼先生这辈子与茶结缘,成了草木命,让人尊敬而不能仿效。我与他是以茶文结缘,在未谋面之前,他可能对我还有些误会的埋怨,当然我对他怨言就更大了,谁让他点灯熬油,费心费神,拼命鼓吹赵县柏林禅寺的名言经典中的“吃茶去”……但何至这些,他还向世界茶人宣称这是《一张递向世界的精神文化名片》,因而到处散发,我得到了这张烫金的文化精神名片时,就毫不迟疑地辗转千里去探寻采风,害得我这个茶文化“发烧友”在没有极大的满足情况下,不由得信然走笔,写下了《柏林禅寺无茶吃》的散文,乱弹了自己对茶文化旅游现象的弊端。谁知此文那年就被全国七八家报刊杂志发表和转载,也产生了不少的负面作用,可能影响得舒曼茶友受了不少委屈……这就是2002年的事情了。
          往事并非如烟,缘起茶香飘荡。5年后的2007年金秋,在广州举办的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在报到之后的首场茶宴会大厅里,我正与天南海北的茶人们合影留念,突然一位似曾相识的茶人在叫我一声,我忙回过身子,一看说:这不是河北石家庄的舒曼先生吗!……因为在全国茶文化报刊杂志上,我常读他的文章,也注意留心他的图片,这就是茶人之间“心有灵犀一点通”…… 舒曼以更加谦恭友好的举动与我合影留念,自然地就坐在一起,简直就像亲兄弟。在餐桌上,舒曼还向各位茶人解释了我与他相知相识的经过,在座的茶人都在惊呼道:啊,有趣有缘,韩作家的那篇文章,我们都看到过,真是不留情面,给茶人舒曼一很大的压力……一阵喧笑后,我忙说:“大家还是吃茶吧,过去的陈芝麻烂桃子就别提啦!”
          随后几天,我与舒曼形影不离,我所带去的陕南“卧龙绿茶”让他等人喝了个饱,他为陕西有这样的名茶而赞叹。好茶者的君子舒曼越品思路越清,话语越多,也为陕南茶叶打品牌、拓市场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让卧龙绿茶公司董事长李芳女士佩服赞同。他说:我当年发表的那篇茶文他见到后,四处打听我,拟准备写一文章进行反驳,或者与我进一步“交战”,后来在品茶过程中冷静一想,我的茶文还是占住理的,就没有浪费笔墨,总有一个念想,这一生我一定会见到作者本人的,当面探讨和交流不是更好吗!……是啊,舒曼的思想观念不愧为中华茶人队伍中的“吃茶人”!我还进一步说明,你我文章,不知为柏林禅寺作了多少的免费广告,带去了不少的效应,让众多性情中的茶人们络绎不绝地追风去寻根,我们搞茶文化的人就足够了。
          我的文章刊发后,河北省文化旅游局有关负责人,打听到我的电话,在友善诚恳的话语中补充说明了一些情况,言下之意让我不要过多的再炒作“无茶吃”的话题,一两年后他们欢迎我再来,肯定有茶吃!……古人说:“文以载道,武以兴邦。”随后当地政府部门以一变应万变的实际行动,把被动的负面文字变成了正面的实际行动,大力改善寺院环境,举办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努力整治这些不足之处,使“吃茶去”的柏林禅寺发生了很大变化,后来这都能从有关的新闻报道上以及舒曼等人的文章中窥见一斑。
          2008年春夏之交,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浙江省茶文化节在长兴县隆重举行。我因事早去一天,走进宾馆报到,舒曼还在我前头,我俩的客房门对门,极大的方便了我俩闲谈茶事。我、他还有同他一起前来的唐山市茶企老板胡智学,我们就结伴而行,先去湖州一起看望了茶文化专家寇丹老师,交流茶事后,第二天又去宜兴丁蜀镇参观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共同采访紫砂茶壶制作工艺大师,因而志趣相同,雅兴一致,爱写茶文,不由得随时随地就涛涛不绝交流茶事茶品,赤诚坦率说出自己的看法,从不隐瞒个人的观点……就是我所说的咱们搞茶文化研究的人,穷也在茶,富也在茶;苦也在茶,乐也在茶;你、我还有那陈文华老师,你看多清瘦啊,照陈老师的话说:我们这些人精瘦得只剩下了一身精神!这幽默带泪的语言,常让我的心难以平静。这是我的感受,用好多事例都能加以说明,舒曼也认可。
          人与人之间,你说怪不怪,我是和舒曼在茶文化较劲中成为真正茶友的。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62(s)   12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