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巴金与工夫茶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 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茶经》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那个时候还没有自来水,陆羽自然没有加以论列,自来水不宜于煮茶,这已经是一个常识。不 过像香港地方,一声制水,万众惶然,“自来”尚不可求,不用自来水又用什么呢?

          《茶经》又说:“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浑厚,流动者良,负阴者胜,山削泉寡,山秀泉神,溪水无味。”这就已讲究得微乎其微了。至于水还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别,这些都是属于讲究的范围的,不过这些讲究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像《红楼梦》中的妙玉用鬼脸青藏着梅花萼上的雪水用以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有此闲情逸致,我辈岂有如是工夫哉。

          煮茶要诀,“水常先求,火亦不后”。苏东坡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势生猛之谓也。潮州人煮茶用的叫做“绞积炭”,“绞积”是一种很坚硕的树木,烧成炭后,绝无烟臭,敲之有声,碎之莹黑,是最上乘的燃料。还有用乌榄核作炭的,火焰浅蓝,焰活火匀,更是特别。

         仍然健在的世纪老人、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很早就与潮汕工夫茶结缘。据已故作家汪曾祺《寻常茶话》所记:“1946年冬,开明书店在绿杨村请客。饭后,我们到巴金先生家喝工夫茶。几个人围着浅黄色老式圆桌,看陈蕴珍(萧珊)表演:濯器、炽炭、注水、淋壶、筛茶。每人喝了三小杯。我第一次喝工夫茶,印象深刻。这茶太酽了,只能喝三小杯。在座的除巴先生夫妇,有靳以、黄裳。一转眼,四十三年了。靳以、萧珊都不在了。巴老衰病,大概没有喝一次工夫茶的兴致了。那套紫砂茶具大概也不在了。”
          然而,汪曾祺却没有料到,1991年,巴金先生已88岁高龄仍然喝了一次工夫茶。为巴金先生冲工夫茶者,是名闻中外的紫砂壶制壶大师许四海。许四海在成名前当过兵,所在部队就驻在潮汕地区。他对潮汕地区的工夫茶情有独钟,进而留心搜集工夫茶具,常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收集到民间老紫砂罐,到1980年复员回到上海时,随身带回大量壶类古董。后来他不满足于集藏,便到宜兴拜师学制壶工艺,终于成为当代制壶名家。
          许四海是因为向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捐款而结识巴金老人的,巴老让女儿李小林泡茶给许四海喝。茶上泡在玻璃杯里,且有油墨味(因巴金先生将茶叶放在书柜里),所以喝后,许四海表示下次来一定要给大家表演中国茶艺。一个月后,许四海给巴金先生送一只自制的仿曼生壶,还“特地从家里带了一套紫砂茶具来,为巴金表演茶艺。巴金平时喝茶很随意,用的是白瓷杯,四海就用他常用的白瓷杯放入台湾朋友送给巴金的岽顶乌龙,方法也一般,味道并不见得特别。然后他又取出紫砂茶具,按潮汕一带的冲泡法冲泡,还未喝,一股清香已从壶中飘出,再请巴金品尝,巴金边喝边说:‘没想到这茶还真听许大师的话,说香就香了。’又一连喝了好几盅,连连说好喝好喝。”
          由此可见,巴金先生至少饮过两次潮汕工夫茶,只不过前后相隔半个世纪。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79(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