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四明白茶:高岗茗草并兰生,制茗当如兰馥清

        “自元初兮经始,历明代兮来驰。怪近世之希逢,致消渴其何恃?既尘鞅之可除,窃山栖以有志。《茶经》一卷,茶寮数事,比邻可睦,那须黄羊活眼,盈瓯司命。是尝媚之不辱,炀之无妨。倘稍存夫本色,为我和以老姜。”

        这是全祖望为四明白茶写下的著名茶赋《四明十二雷茶灶赋》。气势非凡,其境界浪漫灿烂,发人遐想。

        八百里四明山伟秀,七千年河姆渡文化,孕育了千年历史名茶——四明白茶。四明白茶是宁波名茶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名茶,名望虽不及《茶经》所记的瀑布仙茗,但它是宁波历史上史实最丰的茶叶。首先它是宁波历史上唯一明确记载成为贡品的茶叶;其次是千年间三度出产、生产延续时间最长、区域跨度最大的茶叶,第三它是涉及历史人物最多的茶品,可以说传承有序,更重要的还是它源于白茶。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叶大字典》收录有“四明十二雷”、“四明白茶”两条目,指出两者为同一茶。

        四明白茶产在余姚市陆埠区三女山、虹岭、上芝林一带,四明山区地处浙东沿海,海拔在400米左右,云雾弥漫,山环水绕,满坡遍山的茶树,犹如翠龙蜿蜒,与青山秀水为伴,清风云雾为侣,采日月灵气,得天地精华,茶园之为“兰花泥”、沙质壤土,四周翠竹杂林郁葱,林间流泉淙淙,林下兰花遍生,气候和环境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前人曾称该茶为“高岗茗草并兰生,制茗当如兰馥清”。外形圆紧挺拔,锋苗毕露,纤秀似松针,色绿披白毫,冲泡后芽叶舒展似兰花苞初放,香高持久有兰韵,滋味甘醇,叶底嫩匀成朵。

        传说在很久以前,在河姆渡不远的山村里,有三位去深山采茶的姑娘,她们走了很远的山路,采了好多嫩嫩的茶叶。归来时感到又累又乏,这时忽然看到一条清澈明亮的山溪,她们看到如此可人的溪水,忍不住跳下去嬉戏起来。玩得高兴,没注意到天空中忽然乌云翻滚,一转眼,雷电交加,下起倾盆大雨。不幸的是,三位姑娘被十二声雷电击中,再也没有起来。后来,雨过天晴,溪边出现了三座相依相连的俏丽山峰,远看,就像三位少女的倩影。山上,还出产一种又嫩又香的茶叶,传说就是三位少女当年采茶留下的。人们为了纪念三位少女,将那三座山峰称为三女峰,三女峰上出产的茶叶,就被人们称为四明白茶。

        四明白茶茶采摘标准是: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芽长于叶总长度在3公分以下。鲜叶稍经摊放,清香初吐时即行付制。初制工艺分为:杀青、整形、摊凉、足干四个过程。具体运用抛、抖、理、按、截、抓、翻、甩等手法,整个工艺过程均在同一锅中完成。

        一、杀青:投鲜叶0.25—0.35公斤,锅温150—170度,历时8—10分钟,要求做到抛开、抖散、按匀、理直、轻、抓,使芽叶略卷筒状,茶汗微干,至含水量约30—35%为适度。

        二、整型:是形成四明十二雷茶外形特征的主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前期重理兼搓;中期搓理并重;后期搓、搓、截、甩并用。搓时动作由快到慢,压力由轻到重,锅温由100°C渐降至60°C左右,至芽叶初成针状,有触手感,白毫显露,香气始发时出锅,全程约15—20分钟。

        三、摊凉:将整形叶均匀薄滩于匾中,并略加拣簸,使其湿燥均匀,去除轻片、碎末。

        四、足干:投整形叶0.25公斤左右,锅温由60°C上升到90°C。主要手法,前期低温搓条造形,后期用抓、翻、甩、达到保色保毫。历时22—24分钟。至芽叶锋苗显现,手捻成粉,香气显露即可。出锅后,稍经摊凉,即包装入石灰缸中贮藏。

        四明山茶区在魏国梁先生点拔和支持下,反复查阅史料和实地考察,找到了三女山、开寿寺等遗迹,并在开寿寺遗址上方的虹岭村恢复创制了松针形的四明白茶,1986年恢复生产,由宁波市林业局提出并拨款余姚市农工部王开荣为主创的“四明白茶”,是继承原来采制方式和品质特基础上与新的加工工艺融为一体。1988年成为宁波市级名茶,1990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名茶,荣获浙江省茶叶学会首届头茶会二等奖。目前,余姚全市茶园面积占8万多亩,年产量达6000吨左右,茶叶生产已成为余姚农业八大产业之一。以车厩岙至河姆渡一带,新建成了规模较大的白茶生产基地,也许这是历史的重演。

        四明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它茶无与伦也。产于高山气候温凉之山地,以有机化栽培,不施化肥,不施农药,只取春芽,乃纯自然、安全、健康之高级饮品。外形分两类,龙井形或抱折卷曲形,色泽翠绿、镶金黄色块。汤色青翠明亮,香气高爽,滋味极鲜回甘,叶底现玉白色,嫩绿通道。氨基酸含量最高达9.1%-11.7%,创世界茶叶之最。四明白茶色呈三奇:鲜叶呈乳白,干茶披金黄,叶底现玉白。品有三极:汤极翠,味极鲜,香极高。故人称四明白茶,为茶之上上品。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64(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