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佤邦高山茶--茶中的隐士

        佤邦高山茶生长在缅甸原始森林中,这里终年雨雾缭绕,令茶树接天地之灵气,茶味甘醇香溢。

          茶人爱着的茶,必来自深山。茶农的厚朴栽培,浸淫了春天的雨露,蕴涵着清泉的潮湿,有着深深浅浅看不厌的绿,有人说茶是素净的隐者,生长在高寒原始山区,海拔2489米处公明山的佤邦高山茶远离尘嚣的纷扰,在清静山间吸天地之精华。云雾缭绕的山脉、葱郁蔓生的植被,清新宜人的空气。自古高山出名茶,佤邦所产的高山茶芽叶柔软,叶肉厚实,香气馥郁,滋味醇厚,能随冲泡程序的变化产生显著不同,茶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变化,茶汤或清透或浓郁,茶味或淡香或馥郁。称得上“七泡有余香”。

          曾为罂粟花故乡

          高山茶特指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茶园所生产的半球型包种茶(市面上俗称乌龙茶)。由于昼夜温差较大,云雾弥漫,雨量充沛,有利于鲜叶中含氮化合物和芳香物质的形成,令茶树纤维合成速度缓慢,鲜叶的持嫩性增强,这是制作优质茶叶的基础。但这也给采茶带来了困难。佤邦公明山地区多雨高湿,离人们的居住地较远,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少了环境污染的困扰,却给茶叶的采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采茶的季节里,稍事劳作就会感受到高山闷湿环境带给身体的不适,而采摘之后还需经过晾青、揉捻、半发酵、烘焙等一系列工序,高山茶之所以珍贵,在乎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更在乎于重重手工的锤炼。可是,在查到佤邦的历史时,不禁深为惊异。这里曾为罂粟花的故乡,后以“替代种植”,以茶替换罂粟,使当地烟农转变为茶农。到了公明山茶场,看到处处是整整齐齐的茶树,茶树垄一圈一圈向上面包裹而去,像美术图案一样起起伏伏,山丘顶上的茶厂建筑群,皆红瓦白墙,太阳金色的余辉暖暖地披洒下来,使整个茶山看起来像座宁静而奇特的宫殿。

          七泡有余香

          到了品佤邦高山茶的时候。佤邦高山茶滋味甘醇香溢(为水仙花香型);汤色为蜜绿黄。这款茶的口感很独特,每一泡的茶汤的都会有细微变化,饮过之后,唇齿留香,仿佛看见清晨雾色渐变的天空,细腻绵长的云彩在山间流转,阳光透过云间一丝丝的斜射在山间谷底。那样的情境,就像白居易的诗中写到的:“软褥短屏风,昏昏醉卧翁。鼻香茶熟后,腰暖日阳中。”

          品茶时非得专心才渐得其味。若有一时一刻的掉以轻心,它便在那不觉察的刹那冷下去,每一道的绽放风景皆会被混淆错过,个中滋味更是无法了了。

          水乃茶之神,泡茶用的水以软水为宜,自然界中只有雪水、雨水和露水属于软水。在古代,讲究饮茶的文人写有“扫雪煎香茗”。如今的我们只能艳羡了,如果时光倒回,回到千百年前的唐代,或许我们就可以随意的走到屋外,轻轻拂落花瓣叶心的积雪,煎煮一壶甘洌醇香。值得庆幸的是,山泉水煮沸以后也可以变成软水,并且因为砂岩层多重过滤,而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这次喝佤邦高山茶,我们用的就是山泉水,配上纯手工紫砂壶和白瓷上釉茶杯,后者是为了更好的欣赏茶汤之美。在冲泡时讲究“高冲低洒”,提壶宜高,控制水流沿着壶口边游走,尽量少接触壶内茶叶,让水连绵不断的到达壶底,并随着水平面的升高逐渐的渗入茶叶中。高冲使开水有力的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挥发。一道白练般的热水冲泡下去,那叶片在水中翻滚、舒展,瞬间那清香被激发出来,附着在紫砂的壁上、玻璃的胆边、伊人的唇齿之间,悠悠远远,飘在周身,萦化于静室里。

          头三泡重在品尝茶汤的香味韵,后三泡就是品尝茶汤的润爽甘。第一泡的水温一定要高,此时观茶汤,色泽青绿带黄,清澈透底,茶叶微微的释放开来。到了第二泡,直接加水至壶满,由于有了第一泡的热水浸泡,此时的茶叶基本舒展,但是口感最佳的还是在第三泡,此时出汤一定要快,这样就比较能够彻底唤起茶叶的香气,让茶叶回到最初的状态,神韵得到彻底的释放。后几泡茶,用紫砂壶稍闷片刻,延长出茶的时间,让茶叶在壶中充分舒展,如此得来的茶汤,茶香浓郁,茶色金黄,入口却不觉苦涩,回味甘甜。第五、六泡后观察叶底,叶片软亮,叶缘朱红,这是因为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使茶叶既有红茶的浓鲜又有绿茶的清香。

          一茶一世界

          茶最开始是作为药方使用的,在《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但品茶很多时候是一种休闲,身居安静的茶室,茶味在唇齿回旋,纷扰的思绪被澄净下来,抬头看窗外还未消融的白雪和积雪下努力生长的新芽,体会一叶一世界的禅境。若心够平,意念够凝练,神也安宁,这个时候开始打坐,那该是多么熨帖的引磬入静。而即便不能安坐,却也在习茶的过程里,懂得了珍惜和郑重,也不失为一桩好事。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66(s)   12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