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低产茶园的成因及其改造措施

        安溪是福建省的重点产茶县,年产茶叶6000多吨。据1983年全县茶园普查,当时茶园面积为103574亩,其中亩产50公斤以上的一类茶园有15751亩;亩产250公斤以上的高产茶园有3000多亩;而亩产25公斤以下的三类茶园有50785亩,占总面积48%,低产茶园面积比例大,影响了整体单产水平的提高。低产茶园低产的原因何在,笔者浅述如下。
        一、低产茶园的成因
        1、树矮冠小,枝条稀疏,育芽能力弱。据调查,亩产250公斤以上的丰产茶园,茶树覆盖率达85%以上,每平方市尺芽头数80~130个,百芽重100克左右。而单产50公斤以下的低产茶园,冠面每平方市尺芽头数只有30多个,百芽重30克多,按每丛树冠面积0.12平方米,每亩500丛计算,一亩茶园树冠面积总和只有60平方米,土地和光能利用率不足1/10,这就是茶园低产的症结所在,也是低产茶园改造上应该解决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
        2、缺株断行严重。旧式大行距稀植茶园,加之管理粗放,植株死亡,茶丛稀疏,每亩在200丛以下,没有形成合理的茶树群体结构,茶树生产机能衰弱,单产低。
        3、采摘不合理。掠夺式的强采、滥采,上下、左右、里外一把抓,严重损伤了树体,导致树冠未老先衰,没有丰满的绿叶层,光合作用机能减弱。
        4、茶园基础差。建园质量低,管理不善,水、肥、土流失严重,茶根裸露,土壤瘠薄,肥力严重下降,茶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恶化。
        5、缺肥严重,营养不良。茶园施肥水平低,不少地区全年只在冬季(或春季)施一次肥,并大部分是氮肥,茶树营养不良,生长没后劲,单产低,据全县茶园普查,土壤有机质缺乏(含量在1%以下)的茶园占总面积的32%,缺氮(100ppm以下)的占72.65%,特别是严重缺磷(5~8ppm)的占97.61%,缺钾(50~80ppm)的占52.68%,说明了土壤养分缺乏。
        6、部分茶园茶树品种质劣、混杂。这是一部分茶园低产、品质不佳原因之一。
        7、对病虫害防治不力。以往老茶区科学种茶水平低,对病虫为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没有及时对症下药予以防治,影响了产量的增长,甚至造成严重减产。
        二、改造的技术措施
        随着科学种茶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园单产也不断增长,现在安溪县已把亩产50公斤以下的茶园列为改造对象,并以改树为重点,以培养丰产型树冠为目标,进行综合改造。
        (一)更新复壮,培养丰产型树冠
        茶树有强壮枝条、宽阔采摘面和深厚绿叶层,才能提供大量的优质鲜叶。因此,对已衰退的茶树更新复壮,培养丰产型树冠,主要应从修剪和合理采摘两方面入手。
        1、修剪、更新枝干
        修剪程度应因树制宜,并在修剪前10天,施下速效氮肥(亩施尿素25~50公斤),以促进修剪后更新枝条健壮萌发,迅速复状树势。
        (1)先留后剪的轻剪:对离地15~30厘米处没有明显骨干枝的大量形成对夹叶的茶树,采取先留养、后修剪的方法培养树冠,留养春茶1季或春夏茶2季,春梢留养后期在原树冠面以上10厘米高度剪平,留养的夏梢在春梢切口上提高10厘米剪平。
        (2)整冠修剪:采摘层次高低不齐、形成“多层楼”分枝,但还有一定产量的茶树,采取保留其采摘面最宽的层次,高于此层次的枝条一律剪除、剪平(不受修剪深度限制)的整理树冠的修剪方法,剪口要平滑,防止破裂,以免影响潜伏芽萌发。修剪时间在春茶采摘后10天内进行,这祥可顾及当年春茶产量,而且修剪后进入了夏季,气温高,雨量足,新梢萌发键壮整齐,效果好。
        (3)深修剪:骨干枝未衰老,但树冠经多次采摘已形成大量鸡爪枝、结节枝而育芽能力下降、芽头细弱的茶树,剪去树冠面10~15厘米深度的枝叶,以把鸡爪枝、结节枝、细弱枝全部剪除,刺激切口下部骨干枝上潜伏芽萌发新梢,更新树冠。修剪时间在立春前或春茶后10天内进行。
        (4)重修剪:树势趋向衰老,分枝稀疏,枝条细弱,对夹叶增多,萌发无力,出现虫蛀枝、枯枝,主干枝退化呈灰白色的茶树,可剪去原茶树高度的1/2~2/3,一般是离地35~45厘米剪平,重新培养枝干、树冠,切口要平滑,严防破裂。修剪时间于立春前或春茶采摘后10天内进行。重修剪程度是否适宜,对恢复树势有很大影响。据笔者观察,修剪程度适中的,新梢多在切口以下0~10厘米范围均匀萌发,新梢多且壮(每切茬萌发新梢4支以上)。如修剪偏重,把一些阶段发育尚未衰老的枝干也剪除,潜伏芽减少,新梢多集中在切口周围萌发,芽梢少(每切茬一般只萌发2~3支)。如修剪偏轻,阶段发育老的枝干未全部剪除,萌发点下移,更新梢多在切口10厘米以下部位萌发,新梢也少(每切茬大多只有1~3支新梢)。
        (5)台刈:树势严重衰老,多枯枝、病虫枝、细弱枝、白化枝,披生地衣、苔藓,芽叶稀少细弱,对夹叶多,产量很低的老茶树,宜离地5~15厘米剪除地上部,根颈部有新枝的应保留数支,以利水分、养分输导。
        2、合理采摘,培养丰满树冠
        合理采摘是树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修剪后必须跟上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对培养宽阔、丰满的树冠意义重大。
        (1)轻、深修剪和整冠修剪茶树的采摘:采用定高平面(或略弧形)采摘法,即对每季萌发的新梢,确定一个合理的留养高度为采摘面高度,并以此为水准,高于水准的新梢一律采摘、采齐;低干水准的新梢一律留养,待每季采摘后期,再轻度打顶,以促进下一季梢的生育。修剪后欲开采的头轮新梢,在切口以上留1~2叶采,即在切口处提高6厘米左右的高度采齐,低于此高度一律留养。以后各季梢分别在前一季的采摘高度上再留1叶,余者一律采摘、采齐。冬季封园,少数突出枝应剪除、剪平,保证越冬茶树树冠整齐一致。投产茶树高度控制在70~100厘米。
        (2)重修剪茶树的采摘,当年以养为主,以采为辅,促进更新枝干的生长发育。对长势强的突出枝可适度打顶,控制顶端优势。秋茶打顶采摘。翌年立春前进行一次定型修剪,尔后采用定高平面采摘法。肥培管理条件好,新梢萌发旺?盛的也可直接采取定高平面采摘法。
        (3)台刈茶树的采摘,当年一律留养,翌年立春前及秋茶后分别进行一次定型修剪,尔后采用定高平面采摘法逐步投产。
        通过改树更新复壮,培养成“矮、壮、宽、密、茂”的丰产型茶树。矮:相对而言,投产茶园树高控制在70~100厘米之间。壮:茶树长势强壮,一二级骨干枝径粗一般为0.7~1.7厘米,采摘面萌芽桩径粗0.2~0.3厘米。宽:采摘面宽度120~160厘米,茶树覆盖率达85%以上。密:每平方尺芽头数有80~130个,百芽重100克?左右。茂:绿叶层厚度达15~20厘米,叶面积指数在4左右。
        (二)整园培土,合理施肥
        对地面倾斜不平、水土流失严重、茶树根部裸露的茶园,应进行全面平整园面和砌坎,坎高于园面20厘米以上。园土板结的应深翻30~50厘米,以疏松土层,利于茶树根系纵横发展。并要挖好排、蓄水沟,培上红壤客土,增施有机质肥料和氮、磷、钾肥合理配施,分季施追肥。如萍州村亩产250公斤以上的茶园,常年亩施农家土杂肥4~5吨(隔年一次)、尿素100公斤以上(每生产1公斤干毛茶约施尿素0.8公斤)、过磷酸钙(或复合肥)50公斤以上,培客土数百担,不但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而且增强了茶园保水、保土、保肥能力,获得了丰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还应提高到测土施肥。
        (三)更换品种,补植缺株和防治病虫害
        茶树品种质劣、混杂的茶园,应逐步淘汰,换上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大叶乌龙等优良品种,实现良种化,提高茶园经济效益。对缺株断行的茶园,进行补植,提高种植密度。安溪县提倡的合理密植规格为:灌木型品种亩植4000~4500株,半乔木型品种亩植3500~4000株。防治病虫害,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根据安溪的情况,成龄茶园重点是防治小绿叶蝉和红蜘蛛。
        (四)抓四季平衡增产
        实践证明,凡单产越低的茶园,春茶占全年产量的比例也就越大,一般占45%~50%,且春、夏、暑、秋茶一季比一季明显下降。改造后的丰产园春茶只占全年产量的33%,而且随着单产的不断提高,夏、署、秋茶产量的比重也随之提高。要使茶园大幅度增产,必须抓好四季平衡增产。因此,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就不是针对春茶一季的问题,而必须季季扣紧。
        (五)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以往发展茶叶,只从单一效益的角度来考虑,开辟茶园时,忽视对原植被及周围森林的保护,使茶园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加速了茶园水土流失。因此,今后应把茶园园林化建没及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工程内容来抓。茶园周围与山顶植树造林,种果树,道路旁种植行道林、果树,路边、水沟边、坡地、梯壁种植多年生绿肥。人为地建立多层次、多种组合植物群落的茶园生态系统,以调节小气候,使茶树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既有利于茶园创高产优质和立体种植,提高经济效益,又可取得保持水土,绿化环境的生态效益。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77(s)   12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