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炉火纯青入化境——何道洪
    2. 在艺术上维持原状,就是落伍;作品形不成自己的风格,就意味没有进步。这句话大概是激动何道洪近四十年来,致力紫砂艺术创作的原始动力吧。   1943年何道洪生于陶艺鼎盛的宜兴丁山镇。自幼浸淫在座艺术之都中,耳濡目染,不由自主地编织起他童年的艺术梦幻。   1958年,16岁的何道洪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学习陶器制作,他先从著名紫砂艺人王寅春习艺,起初只抱着“人有一技之长,方可立身处世”的单纯想法,同时也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勤奋不懈,并且追根究底的探索壶艺制作的奥秘。由于学不厌倦的认真态度,加上朴实淳厚的性格,博得王寅春特别的关照,尽传其技。何道洪在王寅春细心的指导下,在方器、圆器、筋 [详细...]
      2010/11/06 19:16:44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紫砂大师何道洪: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2.  在壶风千秋的紫砂艺苑中,何道洪被尊为无可争议的紫砂艺术大师。宋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词句彰显着豪放与婉约之别,多年来,何老试图让豪放遒劲之气融于壶中,故他所设计的壶稳重大气,动感十足。在北京紫砂艺术馆笔者看到,其光素器圆润敦厚,式度严谨;花器章法自然,细致优雅;筋纹器则生动流畅,井然有序。在何道洪从艺生涯近50个春秋中,他用特有的方式演绎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何氏风格”。   最初一个想跳出传统的“变”的冲动,在他不懈的努力中最终变出了一种全新的壶艺风格。何老曾在一文中提道:“紫砂壶的内涵,包括神、气、力三 [详细...]
      2010/11/06 19:05:26 来源:中华收藏网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何道洪:千金难求一壶
    2. 他是一位难得的制作技术全面的紫砂陶艺家。他的作品集“松、竹、梅”等具象形和俗称“光素器”、“筋纹器”之大全,独创的以敦厚、力感为“神韵、气质、艺趣”的“何氏风格”深得藏家青睐。他的作品或稳重大度、制式严谨;或妙法自然、浑然天成;或井然有序、一丝不苟。他不为市场所左右,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一年只制2-3把壶,件件都是精品,人谓“千金难得”。 在紫砂界里,他最不善言辞,其作品及人品却每每被众人称道;他的壶年产量最少,却被人称“千金易得,道洪壶难求”。他是难得的制作技术全面的壶艺大师,熟悉掌握各种紫砂壶制作技法,经过半生的摸索,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何氏风格”:手法细腻到了极致,作品却昂然 [详细...]
      2010/11/06 19:03:19 来源:北京商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吴选民:紫砂瓶制作人瞄上“大”文章
    2.  他制作了一对创下全国特大陶艺花瓶体积之最的紫砂陶花瓶   这对紫砂花瓶高3米、口径0.86米、腹径1.28米、自重各1吨,令人“高山仰止”   他将“阳羡历朝紫砂均陶名人录”、“宜兴历代先贤学者名人录”刻在这对花瓶上,集中展示陶都文化精髓   他还有一系列关于“大”的文章要做,他希望自己可以不断地破纪录,尤其是自己创下的纪录   日前,一对高3米、连座3.6米、口径0.86米、腹径1.28米、自重各1吨的紫砂花瓶在宜兴“出炉”,创下了全国特大陶艺花瓶的体积之最。在面对记者的时候,创意并制作了这对紫砂花瓶的宜兴紫砂人、宜兴市古陶丰均陶艺术 [详细...]
      2010/11/06 19:01:32 来源:北京商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鲍燕平:陶中寄韵竹里煎香
    2.   “福磬有余壶”鲍燕平制   好的作品会说话。看鲍燕平的作品就好像在读她本人。   “福磬有余”壶,以磬做钮,取“福磬”吉祥之意,壶身铭刻“上善若水”,于祥瑞氤氲间静品至善境界。“知足常乐壶”以竹为型,从竹中取意,不求奢华的清雅之气如茶沁人;壶钮犹如玉雕“知了”,与壶身“知足常乐”的铭文辉映,将一种智者的人生哲理寓于其中,意味深长。“喜洋洋”壶色泽圆润,气度儒雅,壶钮与壶身的如意纹上下呼应,壶身刻有鲍志强“竹里煎香”四字,几杆修竹映月白风清,壶把于婉转处道出喜气洋洋。一种小女儿的娇憨之态毕现无遗。再读鲍燕平本人,女儿家的姿 [详细...]
      2010/11/06 17:32:41 来源:北京商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百炼工纯 得壶形神——李锦鸿全形拓曼生壶
    2. 前人谓“茶之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唐云先生博洽多闻,玩物养志。先生所藏的八把曼生壶,数月前在饮茶文化盛行的澳门展出,观者众多,藉此展现了一位典型现代中国传统书画家的艺术生活和艺术品位。展品中有一把匏壶,是大风堂门人山水画家胡若思为唐老在苏州旧货店购得,此壶原为清代大收藏家吴大澂所藏。笔者近见晚清女椎拓家李锦鸿的匏壶全形拓片,益知此壶是流传有绪的珍品。 李锦鸿全形拓陈曼生匏壶(见图),纸本,纵51厘米,横30厘米,李氏拓出立体全形的匏壶、盖,及壶底的“阿曼陀室”印。壶之铭文曰:“饮之吉、匏瓜无匹,曼生铭。”铭文简约精到,啜茗吉祥,匏壶无双,乃切茗、切壶、切形、切情之佳铭。壶口画黄 [详细...]
      2010/11/06 17:31:02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吴鸣:大味必淡 大道归真
    2. 当代紫砂艺人中最追求多变的人,非吴鸣莫属。吴鸣作为当代紫砂艺人“新流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最突出的就是强调三个不一样:与其他陶瓷作品不一样;与以往紫砂作品不一样;与自己的其他作品不一样。所以,吴鸣的作品数量不多,但造型却很多,没有重复。他是将紫砂当成艺术品来作,其创作融合传统、演绎现代、关注未来,自成风格,对现代紫砂创作有积极影响。   吴鸣的作品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体现出现代风格,“脸面”与过去不同。吴鸣喜欢浏览诗词文论,他的作品往往有一个很传统很怀旧的名称,然而作品本身,却现代感十足。笔者近日在北京紫砂艺术馆看到了吴鸣的作品,感触颇深。《庄子·子非鱼》壶通体錾刻的波浪纹样中 [详细...]
      2010/11/06 17:26:51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紫砂雕塑的变与不变
    2.  一种艺术样式的派生,一定有其适合生长的土壤,一定有其适合情感表达的人文环境,尤其是作者的眼界、学识、技能等综合因素的考量以及创新求异、突破禁忌的冲动,才能有共融的艺术样式不断涌出   紫砂雕塑从初创走到今天,就与融贯一切的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它的开始、孕育、不断发展与壶艺文化一样,同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间一代又一代的从艺人员从养家糊口到志趣追求,从向传统学习又向传统挑战,逐步地融入世界陶艺。明初大家时大彬的第一尊佛像(相传)到清代陈鸣远的瓜果菱藕,其泥质泥色的选择与掌控,形体骨架的捏塑与构架,甚至到施于形外的肌理纹饰都传递出雅而不俗、品味高远的格调和境界。   中国工艺美术 [详细...]
      2010/11/06 17:11:14 来源:国际金融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黑马大叔力作“兔年紫砂壶第一壶”
    2.  黑马大叔,这位充满创意的跨界奇才,这一年来不断地为我们带来精彩。他作为世博广东馆的视觉顾问,在出色完成世博广东馆同时,更为广东馆创作了一把世博紫砂壶。作为接待过无数内外贵宾的世博壶,无疑将成为后世博时代的文化遗产,十分珍贵。   亚运会的点火仪式在北京天坛举行并由国家主席胡锦涛亲于点燃。仪式现场,我们看到的“圣火羊仔”标志就出自大叔之手。作为第16届亚运会开闭幕式创意组成员,大叔更以“祥云玉兔”为名创作了一套兔壶,并以此作为对亚运会成功举行的祝福。最为可贵的,是壶身如圆月饱满配以玉兔娇俏可爱的造型,其简练、现代、满溢着中国情结。壶材取自宜兴黄龙山原矿,稀有的纯天然底槽青紫砂, [详细...]
      2010/11/06 17:04:44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陶都风里,浅酌依然醉——走近蒋春音与她的壶艺
    2. 鸟雀的欢叫声告诉我,春天来了;我告诉自己,春天离我依然久远。 傍晚,在山里,和朋友,看风景。夕阳的余晖斜射在竹林子里,参差的斑驳的影子,稀稀疏疏的,春笋即将破土而出。山脚的迎春花开了,淡黄色的花瓣,随风,飘到水里。山里人家井边的梨花也开了,雪白雪白的,清香幽远,过不了多久,满山就姹紫嫣红起来。 一直喜欢昆曲,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在水乡,周庄,坐在古戏台下听《牡丹亭》,学一段“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此时,在宜兴,想起不到陶都怎知紫砂如许,心里也就如春光一泻,灿烂如花,到底是美的。 到了丁山,中国陶瓷城,朋友带我去一家紫砂会所,名曰“陶都风”,在那里,已是夜晚。我惊异于“陶都风” [详细...]
      2010/11/06 16:51:50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11(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