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门竹筒茶与扣冰和尚
    2.  茶与佛事,往往有着许多密切的联系。福建武夷山佛教兴盛,具有独特岩韵的武夷山茶,也成了佛门法事的必需品。武夷山岩茶早已驰名中外,但是,在武夷山著名宗教景点瑞岩寺所产的云门竹筒茶,却鲜为人知。   瑞岩寺坐落在武夷山北面的吴屯乡,四周群峰环绕,山岚氤氲,云雾不绝,寺院清幽。就在寺院周边山上,僧人们从武夷山山北移栽了一种较为独特的岩茶,这种岩茶通过僧人们精心管理,长得十分茂盛。当时寺里的住持叫翁藻光(844年—928年),出家前是吴屯人,他幼年喜欢在寒冬季节里扣冰洗浴,出家后,人称他为“扣冰和尚”。   翁藻光年轻时曾南下云游, [详细...]
      2010/06/17 11:01:38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尼克松与龙并茶
    2.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周恩来总理在杭州“楼外楼”宴请,席面有一道别致的菜名“龙井虾仁”,一但见盘中虾球白里透红,如珍珠般晶莹;龙井茶碧绿鲜润,散落其间。这那是一道菜,简直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尼克松大饱口福,,饭后又一杯龙井茶入肚,清香沁人心脾,简直妙不可言!不由翘指称赞:“西湖龙井,名不虚传!”   杭州人民将一包西湖龙井茶送给美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尼克松总统。尼克松回国后将龙井茶分赠亲友。由于中美关系大门打开,在美国掀起一股中国热,龙井茶亦成为美国人特别是美籍华人的热门话题。 [详细...]
      2010/06/17 11:01:13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明太祖与灵山茶之缘
    2.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当过和尚,特别是在家乡皇觉寺当和尚,曾受世人的歧视。当上皇帝后对和尚、秃、光头、贼等字眼讳莫如深。曾下令让全国一半和尚还俗,可是独对罗山县的灵山寺另眼相看,亲临降香,拨巨款进行修缮,亲封陈大同为金碧禅寺并任主持僧,赐半副辇驾,亲笔题写“圣寿禅寺”横匾……这当中的奥妙是什么?在灵山方圆几百里流传着一个关于朱元璋三上灵山寺赞美灵山茶的神奇而动人的传说。 朱元璋是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兄弟姊妹五人,他排行老五。在他17岁那年,父母和3个哥哥因遇上灾荒和瘟疫相继死去,姐姐出嫁。贫穷到极点的朱元璋只好到皇觉寺去当 [详细...]
      2010/06/17 11:00:57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茶叶大师”胡浩川
    2. 日前,在黄山市屯溪区老街一居民家中,发现已故茶叶大师胡浩川先生一份论文手稿,论文名为《祁门红茶业经济之研究》,有关专家认为,这不仅是祁红研究的一个重大发现,更是中国茶业经济的一个重大发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文献价值。 胡浩川(1896年~1972年)原名胡本瀚、胡涣,后改名胡浩川,安徽省六安市张店区胡大湾人,早年就读于浙江杭州甲种农校,后去日本留学专攻茶业。1941年,胡浩川应聘于复旦大学,任茶叶系教授,系主任、研究室主任。   从1943年起,胡浩川长期担任祁门茶场场长,1955年调任中国茶叶公司总技师,兼技术室主任、计划处处长,参与制订全国茶叶产销计划, [详细...]
      2010/06/17 11:00:37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台新党主席郁慕明武夷学茶艺
    2. 平素善饮乌龙茶的郁慕明就来到武夷山著名茶园大红袍景区参观,他观茶园,品岩茶,学茶艺,认真了解武夷茶产业和大红袍典故,不时把武夷茶与台湾茶进行对比。郁慕明表示,台湾冻顶乌龙茶源自福建武夷山,冻顶乌龙与大红袍同属乌龙茶,滋味相近,喝起来也很适应。   郁慕明说,古老传统的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她不仅仅是茶的文化,而且还可以融合多种中国的文化、艺术,对于两岸业者而言,把台湾茶销往大陆,或是把大陆茶销往台湾,其间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他认为,两岸业界应该加强沟通,研究出一套可行的办法,在合作的前提下,共同把中国茶文化推广到更多的国家,使饮茶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骄傲。 [详细...]
      2010/06/17 11:00:22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乾隆用龙井泉烹龙井茶
    2. 乾隆皇帝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皇帝位,改号乾隆。 乾隆是清代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多次南巡,有四次到西湖茶区,并为龙井茶作了四首诗。    公元1751年,即乾隆十六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去天竺观看了茶叶的采制,作了《观采茶作歌》诗,诗中的炒茶的"火功"作了很详细的描述,其中"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几句,十分贴切准确。    到了公元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第二次来到 [详细...]
      2010/06/17 11:00:07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郭沫若品茶赋诗赞名茶
    2. 郭沫若先生于1964年在湖南长沙东郊玉皇峰下,品尝了当地产的高桥银峰后,赞不绝口,赞美“银峰”可与著名绿茶“双井”、“紫笋”媲美,饮后令人精神兴奋,明目醒脑,心旷神怡,春意盎然。旋即赋诗一首: 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 肯让湖洲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 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饾钉眼不花。 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 [详细...]
      2010/06/17 10:59:50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司马光和苏轼的茶事谈茶论墨
    2. 作为宋代的文坛宗主,苏轼对于当时的流行时尚——烹茶品茗也情有所钟,并写下了许多论述茶的诗文,对茶事颇有研究。   苏轼与茶结缘,是25岁在陕西凤翔为官的时候。《观林诗话》中载,苏轼十分喜欢凤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两瓶携回烹茶。后来他常遣人去取水,为了不致遭人阻拦,他把一块竹片剖成两半,一半交由寺僧保管,另一半由取水的使者持为信物,并将之戏称为“调水符”。   《高斋漫录》中载,司马光和苏轼有一次谈论茶与墨的特性,司马光说:“茶和墨正好相反,茶要白,墨要黑;茶要重,墨要轻;茶要新,墨却要陈。”苏轼答 [详细...]
      2010/06/17 10:59:3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董小宛与茶的故事端午茶香
    2. 我神往1643年的端午。那是一个飘逸而华丽的端午,清亮的镇江龙舟竞渡,人海人山,扬旌飘旗,挝鼓鸣钟。突然有千万双目光齐刷刷转去,在临岸的一块高耸的石头上,董小宛身着玫瑰红西洋纱衫,下着石榴色曳地薄裙,一手持一把梅花点点的折扇,一手勾挽着身材高高的冒辟疆,玉树临河,初夏的金风吹拂而过,撩起的石榴长裙犹如蝴蝶的翼翅,把所有的目光扇得一飘一忽,空气中漾漫着碧螺春的缕缕茗香。   斯时的董小宛,是不是刚刚喝完了第七碗茶?   董小宛不吃饭,只喝茶,她喝茶就是吃饭。姬性澹泊,于肥甘一无嗜好。每饭以茶一小壶温淘,佐以水菜香豉数茎粒,便足一餐。”她吃蔬菜是论茎的,她吃香豉是论粒 [详细...]
      2010/06/17 10:58:48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夏侯恺与茶的传闻死了都要喝茶
    2. 在一个平静如常的夜晚,夏侯家人苟奴再一次看到了病死已久的夏侯恺,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看到夏侯恺的鬼魂了。苟奴秉住呼吸没敢惊动夏侯恺,只见夏侯恺径直走向马厩,看样子是要牵走他生前骑的那匹马;接着他又走进了妻子的房间,第二天,妻子醒来后便发现自己不知不觉染上了疾病;此时的夏侯恺仍穿戴着他生前的头巾和单衣,坐在他生前常坐的那张靠西墙的大床上,找人要茶喝。   这可不是什么恐怖故事,而是《茶经》上引用晋代人干宝志怪小说《搜神记》上的一段内容。原文是这样的:“夏侯恺,字万仁,因病死。宗人儿苟奴,素见鬼,见恺数归,欲取马,并病其妻,着平上帻、单衣,入坐生时西壁大床,就人觅茶饮。 [详细...]
      2010/06/17 10:56:46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13(s)   0 queries clearcache
    update:10396
    memory 3.23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