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代皇帝赵佶著大观茶论
    2. 《大观茶论》是[宋代]皇帝赵佶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我国历史上出名的骄侈淫逸的帝王之一。性风流,颇有才气,书、画、词、文都有所精,存世有真书、草书《千字文卷》以及《雪江归棹》、《池塘秋晚》等画卷。 宋徽宗 赵佶(1082~1135) 因为目前电脑的 [详细...]
      2010/06/25 16:37:28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木刻茶联为安溪迄今发现的最早茶联
    2. 日前,安溪县文化、文物管理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下乡时,偶然发现一对茶联。经考证,此木刻茶联为安溪迄今发现的最早茶联,十分珍贵。   据介绍,该茶联珍藏于长坑乡珍田村一座古老的大厝——方圆居里,联曰:“客至茶香留舌本,睡余书味在胸中”。茶联刻于坚硬的木版上,木版高160厘米,宽20厘米,厚1.2厘米,行楷阴刻,黑底金字。   有关人士认为,此联对仗严谨,上下纵横,前者说茶,后者说书,巧妙地把饮茶和读书很得体地表达出来,实不失为茶联中的上乘佳品。而根据茶联上的印章“承瓜”、“王宗庇印 [详细...]
      2010/06/25 16:37:00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红茶与世博的交响曲
    2. 上海,十里洋场,五方杂处,海纳百川。   红茶,茶香倾城,氤氲出生活的淡与雅。   四百年的红茶遇到千载难逢的世博会,会发生什么?      客乡的雨夜,我亲近一杯红茶。第三泡茶汤入口之时,全身已然通泰,喉与胃开始圆润的对话,四肢像缺水的树苗,迎来久违的甘露浇灌,音乐一样愉快伸展。茶汤,到了最浓酽的时候,像液态的丝绸,滑落喉咙,沁入身体,扩散开去。红茶,由内而外给人温暖,暖目,暖手,暖心,最后还来一汪清醒一片润泽。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仿佛由一杯红茶,深入到草木之境,听得了天籁妙音。红茶与世博的共鸣,恰如一篇篇完美交响。   第一乐章:美好。 [详细...]
      2010/06/25 16:16:02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到龙井吃茶去
    2.  每到杭州,令我心仪的地方,那就是到龙井去,那就是赵州和尚所说的“三字禅”——吃茶去!   仲夏的一天上午,我们一行走在风景秀丽的狮峰山麓。市内气温高达40度,而一路上浓荫蔽天,清风徐来。真是“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好一个清凉世界。很快,我们过了由乔石同志题写的“龙井村”高大的木结构牌坊,到了龙井村里。时隔半年之久,龙井村已恢复了明清建筑风格。两旁村居都是梁飞檐,粉墙青瓦。四方游人,如过之鲫,来来往往,好不热闹。我们坐在老茶农徐济生先生的小园中。济生兄世居龙井, [详细...]
      2010/06/21 16:38:10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一片茶叶的哲思
    2.  作为一个乡村小学教师,饭后我总喜欢泡在教室里,置身于学生中间,感受童真、童趣、童乐。一个学生为我带来自家焙制的银杏叶茶,悄悄放在讲桌洞里,孩子们总是争着打来开水为我泡上一杯茶。于是,教室弥散着银杏叶茶的清香,呷上一口,直润心田,我被孩子们一直感动着。   有一次,一个学生泡茶时,有点儿黯然神伤,她告诉我:“老师,王小强要走了,让我转告您。”桌子上遗失了一片茶叶,她顺手捡起来,要丢掉。   我连忙制止。她有些愕然,说:“丢掉算了,再用不卫生,再说这杯茶里少一片茶叶也没关系。”   我接过那片茶叶,那银杏叶片因为经过加工而 [详细...]
      2010/06/21 16:32:30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不饮一壶茶,谈笑不精神
    2.  有关喝茶的茶具,茶客历来都有不少讲究,好像也是一门学问。我对其懂得不多,也懒得深究,自认实用就好。   想来,与好友促膝,我更喜欢用玻璃杯,图的是方便,省去了频繁泡茶的麻烦,便也避免了话题被打断的遗憾。泡上一杯新茶,嫩芽如兰,清绿的水,幽淡的香,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在温馨的居室内畅谈,使人多快乐少烦忧。而独自一人闲坐,抑或是三五好友聚会时,我就好用紫砂壶,沏上一壶上好的铁观音,仿佛人生一大享受。我本无大志,无论是冷清的沉思,还是热闹的天南地北,有茶有壶有闲情雅趣就够了。   许多玩紫砂的人有厚古薄今之嫌,以为越老越好。我却偏偏不自觉地排斥那些老货,好买新壶,只因自己养的自己 [详细...]
      2010/06/21 16:32:1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藏族人家的茶情
    2.  去年8月,我和两位文友到雄踞在“世界屋脊”的高原古城——拉萨观光采风。事毕,陪我们的藏族文友札西说:“今晚,到达巴镇我的友人家喝藏族的酥油茶,保管你们会终生难忘。”我们听后,欣然而往!   在前往达巴镇的途中,札西给我们介绍说,喝茶是我们族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我们这里有句俗话说“饭可以一天不吃,茶却不能一天不喝。”成年人一天喝几十碗并不稀奇,有的老年人还会因茶喝得不够而感到四肢无力,缘此,我们藏族人认为能一天到晚不离茶,那便是一种最幸福的享受。说到此处,开车的师傅便用藏语给我们唱了一首民 [详细...]
      2010/06/21 16:31:56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董小宛的端午茶香
    2. 我神往1643年的端午。那是一个飘逸而华丽的端午,清亮的镇江龙舟竞渡,人海人山,扬旌飘旗,挝鼓鸣钟。突然有千万双目光齐刷刷转去,在临岸的一块高耸的石头上,董小宛身着玫瑰红西洋纱衫,下着石榴色曳地薄裙,一手持一把梅花点点的折扇,一手勾挽着身材高高的冒辟疆,玉树临河,初夏的金风吹拂而过,撩起的石榴长裙犹如蝴蝶的翼翅,把所有的目光扇得一飘一忽,空气中漾漫着碧螺春的缕缕茗香。   斯时的董小宛,是不是刚刚喝完了第七碗茶?   董小宛不吃饭,只喝茶,她喝茶就是吃饭。“姬性澹泊,于肥甘一无嗜好。每饭以茶一小壶温淘,佐以水菜香豉数茎粒,便足一餐。”她吃蔬菜是论茎的, [详细...]
      2010/06/21 16:31:36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嗑馓子与喝盖碗茶
    2.  “炸油香、从头学、回回的馓子是一绝”,“油茶、奶茶、甘露茶,比不上回回的盖碗茶”,这都是人们夸赞回族馓子和喝盖碗茶的诗句。中国茶馆是民俗市井文化的化身,江南的“太极茶道”老茶馆,北方的“老舍茶馆”,都是一些区域民俗文化的代表。   馓子、因股条细而松散得名,也称“馓枝”“馓股”是回族群众的节日传统食品之一,据说始于南北朝时,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间写诗赞美馓子:“纤手搓成玉数导,碧油炸出嫩黄深,夜业春水无轻 [详细...]
      2010/06/21 16:29:57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为旧茶辩护
    2. 茶是美的浓缩、日精月华的凝聚,是茶农辛勤劳动的结晶。对于茶,我有一种天生的怜惜之情。泡茶时注意控制用量,掉一片茶叶都要小心翼翼地拣起。这样,家中的茶,特别是舍不得喝的好茶,就常有剩余,成为旧茶。   我常喝旧茶。像我这样喝旧茶的饮茶人现在不多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喝茶也越来越讲究。存放一年以上的旧茶颜色枯黄,香气低沉,就讨人嫌。有的商家为了销售积存的旧茶,能熏上香味出售,但这就有行骗的嫌疑,内行人也就见义勇为传授识别旧茶的经验,像教人识别伪劣产品、抓坏人。其实,民间一直以来有喝旧茶清凉解毒的说法,如果当真,旧茶还是好东西咧。   不是有不少人常因睡眠不足火气大吗?不 [详细...]
      2010/06/21 16:29:40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11(s)   0 queries clearcache
    update:341035
    memory 3.23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