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中笑话3
    2. 在17世纪以前,英国的茶叶都是从中国进口的,路途遥远,进口量又有限,使得茶叶在当时的英国成为了一种奢侈品。但是茶叶在英国的待遇如下:在某贵妇的家庭沙龙中,由一名身穿燕尾服的管家捧进一只精美的匣子和一套一般来说是会镶金的茶具。然后,由女主人亲自从匣子中取出一点点茶叶放入壶中.接下来大家就会一杯杯的喝茶,直喝到一点茶味都没有为止。这还不算,接着女主人会用一只精致的夹子把壶中的茶叶夹出,分几份夹在面包里再抹上黄油,供大家品尝。这时英国的名流们就会一个个拿起茶叶渣子做的三明治,津津有味地吃着,还会不停地称赞。 [详细...]
      2010/12/19 13:59:4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茶中笑话4
    2.  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四川有一位茶学专家,有一日他的几位挚友来访。专家便拿出最好的茶叶招待。共泡了6杯茶。但是,这几个人却并未喝茶就告辞了。专家出门送客,他的妻子在家里收拾。他的妻子觉得,几百块一斤的茶叶丢了可惜,又想到丈夫说过的这种茶叶要泡到第二遍才有味道,就把6杯茶各泡2遍喝了。等他的丈夫回到家时,发现她已经面色发绿地倒地不起了。   茶叶是中国人开始喝的,但现在无论喝还是种都不是中国的最好。论喝,日本的茶文化比中国的发达;论种,印度、斯里兰卡都比咱强。据说在新加坡等南亚国家,去茶座点印度的大吉邻茶是身份与品位的象征。 [详细...]
      2010/12/19 13:59:01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斗”出来的茶王
    2. 一个曾在深圳闯荡多年的青年,毅然结束打工糊口生计,返乡干起农活;种茶、制茶初期,他既缺乏资金,也没有技术,但几年后,在省、市、县茶王赛上,却多次摘得“茶王”桂冠。他叫林连明,今年29岁,是华安县仙都镇先锋村人。   前些年,林连明和哥哥走出大山,前往深圳,开始打工糊口。后来,他发现深圳人特别喜欢喝茶:“宁可无米,不可无茶。”而在千里之外的家乡,独具种植茶叶的天气、泥土等生态前提上风,“明前茶”、“冬片茶”特色茶叶,都比临近县市要早上市10多天,市场空间十分广阔。看到这一商机的他毅然辞职返回仙都,学习茶叶种植和制作。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投入,要搞得大张旗鼓。”林连明常常这样说。 [详细...]
      2010/12/19 13:55:4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紫砂壶里的春秋故事
    2. 夜的大门是被谁推开的?   问问镇上的人吧,大家一定会说,那肯定是到老顺兴茶馆喝早茶的老秀才魏老二了。   天天雄鸡刚叫过头遍,魏老二的喉咙也和雄鸡一样开始痒了。雄鸡的喉咙痒了要打鸣,魏老二的喉咙痒了就要喝茶,因此当天上的启明星还璀璨着,老秀才便试探着起床了。老伴被他搅了睡兴,气得骂他,老不死的,吃不够的茶,来世里叫你娘把你养在茶壶里。这倒真是个好主意,这样他就可以整天泡在茶水里,眼皮一睁开,就可以喝他的茶了,只是世上有这样大的茶壶吗?他笑着对老伴说,我今天就到丁山去问问做茶壶佬,叫他们做一把能让我困在里面的大茶壶,我死了也就不用睡棺材了。   老秀才是有一把茶壶的,这把茶壶 [详细...]
      2010/12/19 11:42:23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人生似茶叶 沉浮放清香
    2.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辉煌历史,孕育着多少对事对物的哲理感言。其中,对茶的评价和赞美就有一大堆:“人生一壶茶、一茶一世界,人生似茶叶、沉浮放清香……”这都是那些文人墨客以茶会友、品茶怡情,文思泉涌、心旷神怡后,发自内心深处的心灵独白和内心感触……   一杯好的香茶,不仅能滋肝润肺、怡人心脾,而且还能解渴生津、爽心提神。茶,它是一个会享受糊口的人,特别是追求高质量、高品味糊口情趣的文人或富商在工作休闲中最为常喝的提神保健佳品。我是一位凡夫俗子,喝茶的茶龄不长,对茶叶的研究未几,当然对茶的理解也就欠之深刻、失之厚重了。但经由十几年的饮用和品茗,对茶也就徐徐有了一些肤浅的熟悉。在一个夜深人静 [详细...]
      2010/12/19 11:37:5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茶缘
    2.  最爱一个人闲暇时,在房间里沏杯绿茶,听着舒缓的音乐,让整个心放松下来,就这样。想想心事,安安悄悄没有任何人打搅,时间也将到此停留……我想啊人生最幸福也可能就在此刻吧。   我喜欢喝茶,但更偏爱绿茶,并不是由于它有独特的美容效果,而是喜欢它那种清香中略带苦涩的味道,我喜欢喝茶,喜欢喝自己沏的茶,我觉得只有这样才算是喝茶,最美的时间不是在品尝喝茶的时候,而是沏茶的整个过程,从开始取材到一杯茶的制成,我觉得这才是一种最美的享受,比品茶的境界都要高。   曾喝过无数次的茶,竟第一次发现不仅喝茶是一种快乐,实在就单看一杯茶也是一种享受,这并不是来自茶杯的衬托,而是绿茶本身所披发出来的美,说 [详细...]
      2010/12/19 11:36:41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老郑紫砂壶玩龄近四十年
    2. 老郑这三天是这样过的:第一天去华宫转悠了一上午,专门找紫砂壶旧货;第二天去了艺海茶庄,与壶友们聊聊;其他时间主要是在家里侍弄他那70多把法宝紫砂壶。   郑长连小的时候,家里就有一把家传的大紫砂壶。那时在北方家庭,茶壶只有过年过节或来客时才派上用场,平时都被高高地放在柜上。老郑至今还记得那把洋桶壶,盖平平的,料却很好。而他真正珍藏紫砂壶,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去宜兴出差,兴致勃勃地买了他的第一把壶。老郑告诉记者:“那把壶现在还收着呢。固然工不是很好,没有款,但料却非常好。”   慢慢地,大家知道了老郑的兴趣,有出差去宜兴的朋友就买壶归来送给他。进入上世纪八十年 [详细...]
      2010/12/19 11:33:1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江北紫砂第一人--记紫砂壶收藏家、保定张喜顺
    2.  紫砂壶是我国独占的鉴赏兼顾实用的传统茶具,既是人们喜爱的沏茶用具,也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赏玩之物。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清,迄今未艾。数百年来,喜爱、把玩、鉴赏、珍藏紫砂壶的人不计其数,有“壶痴”之称的我市紫砂壶珍藏家、市紫砂协会会长张喜顺便是其中之一。   结缘紫砂   今年刚刚37岁的张喜顺,珍藏紫砂壶却有二十余年了。   “紫砂”是一种以特别陶土制成的陶器,出自我国江苏宜兴。所用陶土为一种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烧制后多呈紫红色,故称“紫砂器”,又称“紫砂陶”,简称“紫砂”。紫砂壶“透气不漏水”,用紫砂壶“沏茶不馊”,而且“越用越好看”。张喜顺小时的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娱乐流动 [详细...]
      2010/12/19 11:32:0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云门竹筒茶与扣冰和尚
    2. 茶与佛事,往往有着很多紧密亲密的联系。福建武夷山佛教兴盛,具有独特岩韵的武夷山茶,也成了空门法事的必须品。武夷山岩茶早已驰誉中外,但是,在武夷山闻名宗教景点瑞岩寺所产的云门竹筒茶,却鲜为人知。   瑞岩寺坐落在武夷山北面的吴屯乡,周围群峰环绕,山岚氤氲,云雾不绝,寺院幽静。就在寺院周边山上,僧人们从武夷山山北移栽了一种较为独特的岩茶,这种岩茶通过僧人们精心治理,长得十分蕃庑。当时寺里的方丈叫翁藻光(844年—928年),出家前是吴屯人,他幼年喜欢在寒冬季节里扣冰洗浴,出家后,人称他为“扣冰和尚”。   翁藻光年青时曾南下云游,他信仰云门宗。云门宗为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五代时文偃创 [详细...]
      2010/12/19 11:29:0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思茅茶人-周德光
    2.  周德光,1946年出生在普洱,12岁被招工到普洱剧团从事文艺工作,1984年调到普洱群众艺术馆做文艺辅导,1987年又调到新成立的地区旅游局,1998年退休。   (老周是个很有趣的人,到思茅应该找他玩玩。)   窗明几净,旭日靠窗处藤蔓植物环绕纠缠,满屋交织着新旧普洱茶的香气,古朴雅致的台凳茶具,我们坐在茶桌前,沏上一壶普洱,开始了采访:   周德光如是说:   ――我提出来,改良品种,改进加工工艺,用现代的加工工艺加工传统的普洱茶。   为什么呢?茶之所以好,它有三个环节,首先“在乎始造之精”。每道工序,包括茶园治理,茶的采摘,采茶采得好,茶就不一样,采得不 [详细...]
      2010/12/19 11:23:2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637(s)   6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