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谈紫砂陶刻艺术
    2.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远古文明。从宋代开始至今,代代名家辈出,源远流长,已发展成一种民族文化,多种艺术风格,特别是陶刻,吸引了历代文人,诗人、画家的爱好。把紫砂造型、绘画、书法艺术融为一体,让紫砂文化品位代代相接,代代相托,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紫砂与诗人、画家相结合的独到之处。   紫砂陶刻有多种表现,多种运用手法。艺术把平常一把壶、一只盆等陶刻成多种艺术精品。现存历史最早的紫砂陶刻文字见于元末“且吃茶·清隐”五个草书紫砂陶刻文字。早期陶刻艺人有明代时大彬、陈鸣远、曼生等人,他们精通书法、诗、书、画俱绝,用竹刀刻划,留下了众多的紫砂陶刻精品。十六世纪中期时大彬“初请能书者落墨,以竹刀 [详细...]
      2010/11/08 15:37:27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浅析宜兴紫砂壶型的变迁
    2.  宜兴紫砂壶自从16世纪初开始,频频有书记载,有壶被发掘。之后,历代陶艺家承前启后,名家辈出,创新的茶壶造型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有顺天地万物之自然形态而成者,有凭自己创思巧心而成者……蔚为大观。   任何壶型的形成,都与历史背景、时代审美取向和当时政治态势等文化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如同抽象的文化现象一样,任何文化的形成,都要经过长久浸延,而不是成于传说或一夜之间。宜兴紫砂壶各个时期不同造型的迭起,也可以在其文化与历史规律中找到端倪。   当然,还有一个小小的条件,是牵起我们去研究紫砂壶文化的契因之一,那就是宜兴紫砂壶之珍贵。紫砂之珍贵不仅止于制造,更在其原料——塑壶之土。并不是山 [详细...]
      2010/11/03 14:13:23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从早期紫砂器看紫砂壶的发展
    2. 2010/10/17 14:58:3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话说紫砂鼻祖供春壶
    2. 2010/10/17 14:51:07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羊角山古窑址考察和紫砂起源研究
    2. 2010/10/17 11:36:10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紫砂壶起始论
    2. 2010/10/17 11:11:3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紫砂的概述
    2. 在林林总总的古代工艺品中,明清紫砂器为瑰宝之一。   瓷器出现于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成熟于东汉,其间经过了从商代原始青瓷到西汉,1600余年的历练;而中国古代工艺品的造型在宋代基本成熟,其间又经历了一个一千年。紫砂器则不同,它承接着中国文化深厚之集韵,经过百年的发展,至万历时期,公元1600年前后就完全成熟了,成为一项独特的工艺品。   紫砂器,尤其紫砂壶,是中国明清工艺品中的神秘美妙之器。它的神秘在于,首先,虽然关于它的记载亦有不少,但是,它的历史和明清优秀传世品制作者的面貌至今仍然比较模糊;其次在于它的原料。陶器虽然是世界上多元化的发明,地球的表面和岩层中不乏 [详细...]
      2010/10/17 11:09:4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紫砂常识十八问
    2. 一、什么是紫砂?   紫砂是一种自然优质的陶土矿,产于江苏宜兴丁蜀镇黄龙山。它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机能具有得天独厚的做壶前提。紫砂泥的主要矿物为石英、黏土、云母和赤铁矿。紫砂泥中还含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锰和氧化钠等化学成分。这些矿物颗粒组成适中,使紫砂泥具备了可塑性、高强度、收缩率小等优良的工艺机能,烧成陶后会呈现出多种颜色。    二、紫砂壶有哪些长处?   紫砂壶(陶)介于陶和瓷之间,属于半烧结精细陶器,它既有机械强度,又有一定的透气率。概括起来大约有五大长处:一是紫砂壶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色香味皆蕴。二是紫砂壶能吸收茶汁,空壶注入沸水也有 [详细...]
      2010/10/17 11:01:28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紫砂陶史概论
    2. 宜兴陶瓷出产的历史,积厚流光。从各个方面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调查所累积的文献资料来看,宜兴地区的制陶业开始于原始社会时期。   根据宜兴全境内分布的古窑普查数据,宜兴陶瓷业的发源该不晚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张渚区归径乡的骆驼墩、唐南村以及鼎蜀区洑东乡的堘(cheng)里村、元帆村(下层)都找到了以细埿制的红衣陶钵、夹砂粗红陶鼎、釜及牛鼻式耳罐为特征的陶器,它们与磨光的石斧、石锛共存于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陶器的主要特征都与太湖流域及钱塘江流域的“马家浜文化类型”特点相一致。   考古调查发掘的大量文物资料,说明跟着出产斗争经验的不断丰硕,从事宜兴陶业出产的原始居民 [详细...]
      2010/10/17 10:00:0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4.950(s)   6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76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