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时期“以茶代酒”的故事
    2.   快过年了,亲友相聚,酒就成了个好东西,宴席上喝点,气氛很快就会上来,但是不能过量,过了量,好的气氛又会让它给破坏了,于是就有人提出来“以茶代酒”。这样既能营造出气氛,又不至于“气氛”过了头。不过,这可不是现代人的创举,在《茶经》里陆羽就收录了一段“以茶代酒”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三国中吴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孙皓和他的大臣韦曜。《茶经》从《吴志·韦曜传》中摘录了一段,是这样写的:“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 [详细...]
      2010/06/22 12:21:22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卢仝及其《七碗茶歌》怎堪如此贬谤
    2. 一 不论中国茶人也罢,日本茶人也罢,几乎都无不熟知卢仝的名字,尤其是他的那首流誉古今的《七碗茶歌》,即《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之诗。千百年来,它一直流传在民众的口头上和心田上:或则高吟之,或则评说之,或则训释之,或则征引之,书之于竹帛者有之,镌之于木石者有之,铭之于杯壶者有之,题之于画作者有之,悬于大雅之堂者有之,饰于清斋茅舍者有之,呈于摩崖石刻者有之,谱于山歌俚曲者有之。而这一切是偶然的么?不,斯乃必然也。只缘对于卢仝及其《七碗茶歌》的不朽之作,人民是永远也不会忘却的,历史是永远也不会忘却的。 然而殊堪令人惊异的是,在滕军教授的笔下,卢仝及其《七碗茶歌》,却被评说得一 [详细...]
      2010/06/22 12:21:0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关于日本的“自生茶”之说
    2. 一 翻读《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但见其开篇之章的第一道醒目标题即是:“日本茶的自生说与隋唐以前的中日文化交流”。当初一瞥之下,则不由我顿觉讶异并迷惘:作者在述说隋唐以前中日文化交流之历史,却何以无端地冠以“日本茶的自生说”这么一个述句呢?尽管至再至三思忖之,却仍然不解其旨何在焉。 待到读罢“日本茶的‘自生说’和‘渡来说’”这一节之后,我才这么估摸着:许是作者旨在摆平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罢。就是说,自生说自有自生说的理由,渡来说自有渡来说的理由, [详细...]
      2010/06/22 12:20:40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谈现代中华茶文化的兴起
    2. 最近的二十多年是中华茶文化蓬勃兴起的时期,茶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广度是空前的,茶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也都是前所未有的。下面笔者对现代中华茶文化的兴起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华茶文化在改革开放中喷涌 茶文化是基于茶物质上的文化,从茶被祖先发现和利用之始就相伴随。但茶文化真正形成完整的体系,应该是陆羽著《茶经》,因此千百年来茶文化虽有许多创新和发展,其大体框架仍不离其宗。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茶文化虽然没有得到大力弘扬,但是由于茶文化是传统文化,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茶文化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是存在的。改革开放后,思想的解放为茶文化的弘扬提供了环境和机遇,它像不可压抑 [详细...]
      2010/06/22 12:20:12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中国古今茶学典籍概要
    2. 一、古今茶学典籍概况 从我国唐代陆羽在公元780年第一本《茶经》问世到1991年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出版共经历了1200多年。在这1200多年间,各朝各代都出版了不少茶书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内容丰富,从科学到经济,从哲学到文学,无所不包。作者队伍从皇帝到平民,不拘一格。 (一).隋唐五代。这一时期出茶书13种,现存4种,以陆羽的《茶经》最著名,开创了茶书的先河,并且水平极高。它全面总结了唐代及以前有关茶叶的知识与经验,生动地描写了茶叶的生产、品饮、茶事,深化和提高了饮茶的深层的美学和文化内涵,被称为古代茶事的百科全书。 《茶经》以后又有裴汶的《茶述》、张又新的 [详细...]
      2010/06/22 12:19:4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扣冰和尚与云门竹筒茶
    2.   茶与佛事,往往有着许多密切的联系。福建武夷山佛教兴盛,具有独特岩韵的武夷山茶,也成了佛门法事的必需品。武夷山岩茶早已驰名中外,但是,在武夷山著名宗教景点瑞岩寺所产的云门竹筒茶,却鲜为人知。   瑞岩寺坐落在武夷山北面的吴屯乡,四周群峰环绕,山岚氤氲,云雾不绝,寺院清幽。就在寺院周边山上,僧人们从武夷山山北移栽了一种较为独特的岩茶,这种岩茶通过僧人们精心管理,长得十分茂盛。当时寺里的住持叫翁藻光(844年—928年),出家前是吴屯人,他幼年喜欢在寒冬季节里扣冰洗浴,出家后,人称他为“扣冰和尚”。   翁藻光年轻时曾南下云游,他信奉 [详细...]
      2010/06/22 12:19:16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2.  在新疆的小餐馆里,很多维族人是点一个馕,掰着馕就着免费茶,一顿饭就解决了。免费茶多为已经冲得比较淡的砖茶。再隆重点的是点一碗奶茶,香香的、热气腾腾的,碗面有一层奶皮子,喝到胃里很舒服。在新疆,那只装奶茶的碗可是大海碗,没一定的肚量,一碗下去就该饱了。乌鲁木齐华侨饭店旁边几家类似酒吧的新疆餐馆还自配了带有柠檬味的茶,吃了抓饭、烤肉,喝口茶,很爽口。   在新疆民间,素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无茶则病”之说。饮茶对新疆人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新疆人饮食以牛羊肉、奶等燥热、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较少食用新鲜蔬菜,人体所需的某些 [详细...]
      2010/06/22 12:18:57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英国红茶的绅士风度
    2.   一杯惬意的英国红茶,曾经倾倒过无数的皇家贵族,更为英国红茶增添迷人色彩。在过去的几百年中,英国红茶已成为英国人重要的饮料。如今,在某个悠然轻松的时刻,享用一杯独特的英国红茶已成为高品质生活的标志   与英国有关的一切都显得风度翩翩,高贵非凡。马球如斯、英格兰威士忌如斯,当然,举世闻名的英国红茶,更是具有魅力不凡的绅士风度,味道浓郁,颜色深沉。   一杯惬意的英国红茶,曾经倾倒过无数的皇家贵族,更为英国红茶增添迷人色彩。   英国红茶是一种发酵茶,随着发酵程度的不同,显现出不同的颜色、香味和口感,如同葡萄酒般,让人捉摸回味。   “英国红 [详细...]
      2010/06/22 12:18:41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苏轼与杭州茶的渊源
    2. 说到宋代的茶客,当然是少不了苏轼。 在北宋的文坛上,嗜茶的人非常多,但在比较之后就发现,没有谁能够像苏轼那样在品茶、烹茶、种茶上更在行的了。对于茶,苏轼不仅非常在行,而且对茶的历史和茶的功效都很有研究。此外,他还写下了不少歌咏茶的诗词。 苏轼在一首名为《水调歌头》的词中,记叙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就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起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苏轼的一生,几 [详细...]
      2010/06/22 12:18:23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杭州人·喝茶·过年
    2.  从钱王定都临安算起,杭州人过年少说也有千把年的历史了。至于杭州人的过年习俗,说来话长,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浓郁的古都遗风和淳厚的文化氛围沧桑般地溶入喜庆、欢快、团聚、祥和的气氛当中。   吃是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农历腊月初八,也称腊八日,杭州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是杭州人过年的前奏。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如今,每年腊八节那天,老街清河坊还有回春堂、太极茶道等老字号店家向市民百姓免费分派腊八粥的习俗。   不知从何时起,这碗著名的稀饭,从寺庙流 [详细...]
      2010/06/22 12:18:01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411(s)   64 queries
    update:
    memory 4.87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