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甲选:品位中国茶文化
    2. 饮茶到底在中国有多久的历史?如果从“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算起已经有了五千多年了,因此,茶已深深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与中华民族历史与中国社会都有密不可分的个关系。文化界的泰斗季羡林教授说: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国文化必弘扬茶文化。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生产,消费出口的大国,在世界茶产业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世界历史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举个例子,美国的独立战争就是波士 顿茶税事件为导火线,我国伟大的诗人,苏东坡,白居易, 陆游都写过留传千古的茶诗,而俄罗斯的大文豪托而斯泰在他的不朽之作《和平与战争》这部伟大的史诗 中,写到 [详细...]
      2010/08/11 11:31:41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欧阳修“品”茶
    2. 欧阳修(1007~1072)“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滁州四周皆山,琅琊山上既有名亭——醉翁亭,也有名泉——酿泉,山、亭、泉三者相映成趣。酿泉,原叫玻璃泉,沿琅琊古道上行,过薛桥不远处即是,泉水久旱而不干涸,润滑清亮,甘醇爽口,欧阳修曾在《题滁州醉翁亭》诗中赞咏其泉曰:“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论述茶水 趋近物理 中国人 [详细...]
      2010/08/11 11:00:03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老舍先生与茶叶的故事
    2.  谈到饮茶,可以说是老舍先生一生的嗜好。他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   老舍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饮茶边写作。据老舍夫人胡圣青回忆,老舍无论是在重庆北碚或北京,他写作时饮茶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过。创作与饮茶成为老舍先生密不可分的一种生活方式。茶与文人确有难解之缘,茶似乎又专为文人所生。茶助文人的诗兴笔思,有启迪文思的特殊功效。饮茶作为一门艺术、一种美,自古以来就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 [详细...]
      2010/08/11 10:40:26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郑板桥与茶叶对联
    2. 郑燮与茶联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是清代有名的诗人、艺术家。 他的诗文明白得像说话,清澄像水一般;而字画的风格特殊,一生画兰、画竹不停;写字像画兰,自称"六分半书"。他的作品表现了真性情,好品格,正如他的为人,超逸洒脱,奔放自由。 郑板桥身世崎岖,四岁丧母,靠乳母费氏抚养长大,曾当过10年县令,很有政绩,由于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归隐林泉后,以卖画维生。 他在范县做县令时,曾写信给堂弟郑墨,勾画愿望老年糊口的景象: "……吾意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草、花, [详细...]
      2010/08/11 10:35:07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识茶味、通茶道的爱茶诗人自居易
    2. 识茶味、通茶道的爱茶诗人自居易 白居易的诗文俱佳,而诗尤其为后人所称诵,是中唐时期社会写实诗的健将,在他留世的2800多首诗作中,大约有60首可以看见和茶有关的语句。他的诗作中写到早茶、午茶和晚茶,更有饭后茶、寝后茶,可说一天到晚茶不离口,是一个爱茶且精晓茶道,识得茶昧的饮茶大行家。 白居易是怎样吃茶的呢?唐宪宗元和十二年,白居易在江州做司马,清明过后不久,挚友忠州刺史李宣寄给他寒食禁火日前的新蜀茶,生病中的白居易感慨感染到友情的暖和,欣喜莫名,就动手碾茶、勺水、候火、下末……品尝新茶 [详细...]
      2010/08/11 10:34:39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茶痴诗人杨万里
    2. 南宋著名的诗人杨万里(1127年~1206年)是南宋与陆游同时期的一位著名的诗人,字廷秀,号诚斋,世称诚斋先生,8岁丧母。父亲杨芾精通易经,他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积十年,得藏书数千卷。他指着藏书对杨万里说:“是圣贤之心具焉,汝盍懋之!”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小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绍兴二十 四年(公元1154年)春,杨万里进士及第,时年二十七岁。杨万里在朝中做了几十年的官,官至尚书、右司郎中、左司郎中。做了高官,仍保持俭朴的家风。他生性耿直,遇事敢言,因而虽然学问出众,文采超人,做的官却都是有职无权,无法施展抱负。年未70,便告老还乡。回家后,他布衣赤脚 [详细...]
      2010/08/11 10:31:46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司马光和苏轼的饮茶趣事
    2. 作为宋代的文坛宗主,苏轼对于当时的流行时尚——烹茶品茗也情有所钟,并写下了许多论述茶的诗文,对茶事颇有研究。苏轼与茶结缘,是25岁在陕西凤翔为官的时候。《观林诗话》中载,苏轼十分喜欢凤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两瓶携回烹茶。后来他常遣人去取水,为了不致遭人阻拦,他把一块竹片剖成两半,一半交由寺僧保管,另一半由取水的使者持为信物,并将之戏称为“调水符”。 《高斋漫录》中载,司马光和苏轼有一次谈论茶与墨的特性,司马光说:“茶和墨正好相反,茶要白,墨要黑;茶要重,墨要轻;茶要新,墨却要陈。” [详细...]
      2010/08/11 10:31:1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陈隆标:“对家乡茶叶,我会一直执著下去!”
    2. 在北京马连道,熟知陈隆标的人都说,他的经历是最早进入北京茶市的闽东籍茶商的缩影:   1992年闯入北京,在经历了长达近6年的创业艰辛,吃过无数次闭门羹后,终于以他对家乡茶叶的执著迎来了朝阳;   他诚信经商、以质取胜博得了市场的认同;   他对家乡茶叶更是倾注了十二分的感情,他常常夸家乡茶叶的品质数一数二,不可多得。对家乡茶叶的前景,他更是充满信心,他说他会一直执著下去。   背着茶叶独闯北京   陈隆标出生在福鼎市点头镇,因为当地的气候土壤特别适合茶叶生长,改革开放后,农村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包田到户,当地大部分农民 [详细...]
      2010/08/11 10:27:05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李宗垣:评茶大师探寻观音韵
    2. 茶人专访之28:李宗垣,出生于1942年12月,籍贯安溪县,现为安溪县茶叶质量评审组组长、高级工程师、高级评茶师、高级茶叶加工师、安溪铁观音集团总审评师。 “谁能寻得观音韵,便是百岁不老人。”李宗垣,用毕生的精力探究铁观音,为铁观音制作和审评的标准化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安溪茶界的实践型专家和评茶大师。 近日,记者登门拜访李宗垣,通过对话揭开这位老者背后的知识宝藏和人生芳华。 人生三部曲 海峡生活报:1962年从福安农专茶叶专业毕业后,您一直都在安溪茶区工作,如果要把您的人生经历分成几步曲,您会怎 [详细...]
      2010/08/11 10:26:24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1. 茶人王国潮
    2.  一到采茶的季节,所前镇山里王村的空气里总有一股时浓时淡的香味。山上的茶树上是生长的茶香,采茶女指尖是收获的茶香,到了“茶人”王国潮掌心、经过传统手艺的翻炒,才真正散发出龙井茶特有的浓郁但清雅的香味。   和那些品茶客不同,王国潮对于茶的兴奋点在于如何把鲜嫩嫩的青叶翻炒成回味悠长的龙井茶。同样是杀青、揉捻、干燥3个步骤,“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十大手法,手工炒制的茶叶却因力度和火候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品质。从2003年所前第一届炒茶比赛金奖到去年全区炒茶比赛金奖,王国潮无疑是个中高手。每天,王国潮搬出家什开始炒茶 [详细...]
      2010/08/11 10:24:49 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紫砂艺术网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09(s)   0 queries clearcache
    update:2042
    memory 3.22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