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雯

席静婷在守望摄影堂以《摄影成长之路》为题,讲述了她的摄影创作历程。她分享了自己从事摄影的经历和观念,提到一直以你、我、他,昨天、今天、明天的状态浑沌着。今天的分享让她打开记忆检索源头找到链接,整理从起初的拍照留影到自认为摄影人的点点滴滴。

席静婷长发飘飘,服饰不抢眼,走在魔都的大街上,很快就会与周围事物融为一体。生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的人,严格来说是中年女子,但她没有中年人的气息,沉默的五官,一双眼睛透出亮点,闪烁之间,犹如相机的快门,“咔嚓”一下,极为敏锐。如果笑一下,一些顽皮的精气神,就这样暴露出来了。

席静婷有次无意间看到相册里有父亲为黑白像片调色的照片,结果饼干箱里的海鸥135到了她手上。她应该很感激自己的父亲,因为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她逐步感悟生活,思考人生,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

海鸥135相机,为她的人生埋下一颗种子,至少是一颗可以滋润她的种子。然后她慢慢成长,学习、挣钱、成家。但对摄影的学习一直没有间断,是因为不停地接触搞艺术的朋友,摄影的、画画的,还有现代艺术。

我有些固执的认为要想眼睛敏锐的捕捉哲学和人性,摄影师就要“多愁善感”就要“内心敏感”。要十分了解人性,也就是说,看见什么东西,什么状态,什么颜色,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的情绪,明白这个,我们就可以逆推回摄影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有形的无形的元素去组合自己的画面。

摄影是在“边界”的一种探索,包含了人生观、世界观。主要考察的是摄影师敏锐的洞察力和在短时间内形成思路的大脑,在抬起和放下的一瞬间就已经决定了背景、构图、意图等安排,不是一味的看到什么拍什么。席静婷还是一位在摄影媒材和技术方面进行探索和实验的女生,让摄影不仅仅是一个复制画面的功能,还另有天地,有思想,有时间,有文字不可言说的津梁。

的确,摄影的本心,源于境,而非景。影像的意义,不是单纯的复制,而是对人性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