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青年筝家王相铷:让孩子享受古筝之趣

         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形容古筝之声音清丽,这种优美的乐器近来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家长们也纷纷期待孩子能从小学好古筝,培养素质,陶冶性情。

            但有一个现象是,不少孩子总是徘徊在入门阶段,很难维持学筝的兴趣,产生逃避厌烦的心理,甚至出现有孩子毁琴的个例。
            有着7年古筝教学经验的青年筝家王相铷认为,关键在于让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感受到古筝自身的魅力,体会到学习古筝的乐趣所在,树立一个正确的学筝态度,否则任何强迫威逼和拔苗助长,都将是无效的,甚至会让孩子丧失对音乐本身的好感。
            学筝不能有功利心。王相铷发现,不少家长让孩子学筝有一个强烈的目的,就是通过考级,进而在亲戚朋友处夸耀孩子的优秀。王相铷认为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行为,低龄儿童的认知程度不高,首先让他感受到的应该是古筝本身的音色之美和学习之乐,此后随着水平提高,考级只是一个评估而已。古筝本身是一种陶冶性情的乐器,一旦带入功利心,则事倍功半。
            学筝不能操之过急。社会上普遍存在一个现象,越来越多所谓的“十级通过者”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听上去感觉很厉害,可实际的演奏水平有时却只够掌握三级、四级的乐曲。王相铷认为,每个孩子的音乐禀赋不同,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也大相径庭,不能一味的寻求高级别,忽略了学习的扎实度。      
            她建议,要根据孩子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对技法的掌控能力来逐渐提高乐曲难度,加大对基本功练习的重视,给孩子一个自我寻找突破点的时间和空间,慢慢提高孩子的对乐曲的理解与掌控能力。
            学筝要让孩子有表演的机会。古筝本身就是一个表演的艺术,没有观众、没有欣赏着,孩子们就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王相铷建议,教学者要多提供一些上台表演的机会,让孩子们通过登台表演,增强学筝的信心,提高孩子们练琴的动力。家长也应该多给予支持,鼓励孩子站上舞台,并适度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这样会大大的提升孩子学筝的兴趣。
            王相铷丰富的古筝教学经验,跟她深厚的专业底子也是密不可分的。她自8岁开始跟随莫鑫玉老师学习,后师从浙江筝派传人盛秧副教授,期间先后受到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王蔚老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林玲老师、沈阳音乐学院杨红老师、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古筝演奏家周展老师等大师的多次指导。      2014年考入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古筝演奏方向艺术硕士。
            在学习和演奏古筝的十几年间,她获奖硕果累累。曾获2010年香港国际江南丝竹比赛一等奖、2011年新加坡华人艺术节比赛荣誉金奖、2012年首届国际古筝大赛专业组银奖、2015年获中日青少年音乐艺术节青年专业组金奖。
            在年轻古筝演奏家中,王相铷被认为是流行曲改编“纯筝无伴奏”的佼佼者,。她的筝声清丽飘逸,音色柔美亮丽,音乐表现力强。在古筝流行曲的改编上,凭借她对乐感和技法的娴熟把握,随手拈来,自成一体,听过的歌几乎都可以立刻用古筝呈现出来,求谱者众。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52(s)   10 queries
        update:
        memory 4.47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