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好手艺”好在哪里

        中国好手艺好在哪里

        在国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振兴传统工艺的背景下,传统手工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当前手工艺的繁荣背后也存在诸多不足:从业者设计和制作能力整体水平不高;因艺术和技术质量问题导致工艺品积压;因盲目发展导致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与手工艺相关的各种展会贪大求全,缺少鲜明的价值取向和导向等等。

        针对这种状况,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自2017年起策划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好手艺展”,通过褒扬优秀、标举典范来凸显手工艺“好”的样貌与法度,形象直观地阐释“好手艺”的内涵与价值,以期对全国手工艺的创作和生产起到引领作用,为大众审美教育打造有价值的平台。

        中国好手艺的新标准

        近日,第二届“中国好手艺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作为第一届的延伸,本次展览通过作者自荐、实地征集、专家推荐等形式,共征集到来自1000多位作者近2000件作品。经初评、复评,共计选出100件(套)入选作品。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表示:“希望中国好手艺展是一个小而精、树立标准的展览。这个时代各种喧嚣、是非曲直美丑很难有一个界限。处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格局里,新生事物增多,工艺美术品层出不穷,所以我们想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材美、工巧、器韵、时宜。”

        在继承中国第一部手工艺专书《考工记》提出的“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重新定义的“中国好手艺”的新标准究竟蕴含何意?所谓“材美”,指手艺人秉持绿色、环保、和谐理念,珍惜材料,巧用材料,实现对材性之美的发掘和呈现。所谓“工巧”,指工艺的使用有独创性,能恰如其分地服务于形式功能和审美意图。所谓“器韵”,指手工艺品整体完美,宛若天成,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所谓“时宜”,指手工艺品“制随时变”,能适应生活方式的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邱春林指出,新的考工标准不再提“天时”“地气”,并不是否认它们的存在,事实上,“天时”“地气”在宏观层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活动。但当代的手工艺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生产力,它的组织生产和市场消费都已经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严重依赖这两个要素了,而材性、物性本身也是“天时”“地气”的直观呈现。因此,用“材美”来统摄“天时”“地气”。重视“材美”,是既重视人的“眼力”“心力”,也重视人的技艺能力。

        好手艺的新形式、新审美

        以这四要素作为甄选标准,可以发现展厅中的作品展现出新时代的手工艺该有的新形式、新审美。姚惠芬、姚惠琴的苏绣作品《苏州新梦·园林组画之月光松影》是一件以苏绣传统技法来表现现代题材的优秀作品。该作品打破了苏绣的传统表现题材和表现形式,据艺术家介绍,在这件作品中,多种针法的组合交织让各种线条有序纵横与布局,每一种颜色的丝绒或单独构成画面,或与其他颜色的丝线相融合,结构出各种图形。

        黄小明的东阳木雕作品《游》系列刻画了群鱼之上,远远几帆船影,整体构图深远而富有吉祥寓意。木质纹理带来水墨山水中烟波浩淼的感觉。艺术家首次在东阳木雕领域加入“揉白”技艺,原木纹理中“揉白的鱼头”成为点睛之笔。

        常瑞红的漆艺作品《城市·开片》的创作灵感取自卫星拍摄的现代城市图像,巧妙地将当代影像的图像视觉经验转换到传统髹饰工艺的审美体验中。艺术家运用传统髹饰技艺中的蛋壳与螺钿镶嵌的工艺手法,充分发挥镶嵌工艺断裂破碎的工艺特质,将高处俯视的城市建筑与水系格局转化为切割的如同冰裂纹状的蛋壳与螺钿开片进行表现,开片形态各异又粗细疏密有致,实中见虚。

        雷运华的砚雕作品《和谐》吸引了很多观众围观欣赏,大家惊奇地发现键盘的造型也能与传统书写研墨的砚台相结合。雷运华说:“此件作品体现的是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业的碰撞,在21世纪现代化工业产品对传统工艺造成很大冲击的时代背景中,传统手工艺生存空间逐渐萎缩,现代化的书写方式发生根本改变,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与当代生活相结合

        纵观这些展品,不难发现手工艺人源源不竭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包括对传统古老工艺的进一步提升,对新工艺的理解和尝试,也包括对新材料和新工具的占有、使用和对新艺术形式的想象。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表示,展出的作品偏向于回归工艺美术的材美、工巧的本体,也就是回到工艺的艺术化、雅致化、审美化,作品所包容的文化含量既能充分考虑到传统的继承,同时也考虑到地域等因素对其的实现和呈现。但在考虑工艺美术回归本体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时宜”的方面,即能否与时俱进,与今天的社会发展相吻合、相呼应。“虽然,近些年工艺美术的发展趋向多元,但作品能否与当代生活结合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杭间建议,“中国好手艺展”可以通过梳理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将“材美、工巧、器韵、时宜”结构性地呈现出来。

        显然,工艺美术品不仅是件有文化内涵的摆设,实用性也是万万不能忽视的。“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大多是日用品。而现在一件高水准的纯手工品,比如动辄几十万元的刺绣、玉雕、陶瓷作品,人们在饱了眼福之后并没有意愿去花钱购买。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不排斥收藏级别的作品,但是真是有能力有实力去从事收藏的又有多少呢?”清华美院教授尚刚认为,归根结底是工艺美术与日用脱节了。而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副会长马达则表示,探讨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不能一概而论。要兼顾社会的多元需求。“但是,我们所说的实用性是从生活中得到艺术化的享受,而非一味追求低价。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也一直大力提倡生产性保护,我们的实用性是为生活日用提供服务却又高于生活的。”马达说。

        文化升格、设计升级

        如何将提高了艺术水准的民间工艺更好地融入民众生活,从而提供更多具有中国故事意涵的“中国制造”产品?对此,浙江“台绣”品牌创始人林霞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尝试。在她看来,单纯作为观赏的艺术品并不是台绣技艺传承发展的传统,必然是要转化为具有实用功能的产品。她的创作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具有功能性的文化创意。除了展现出有别于传统刺绣的表现形式,让观者通过静态的造物感受到动态的演化的美妙,林霞还尝试将台州刺绣艺术与现代时装理念相结合,让传统与时尚、刺绣与服饰、艺术与生活进行融合:她借助“物”的造型,不拘泥于线材,将针法和内容的变革转化为材料和符号的创新,并运用于时装、高级定制礼服等的设计制作,形成了多个主题服装系列,让台州刺绣与服装更加充分融合。如今,她的三个自创品牌分别为不同客群提供台绣文化特色产品和服务,台绣的品牌化也逐渐成就其一方天地。

        可见,传统手工艺要跟上时代,不断推陈出新,走进现代生活,绝不是简单的提升规模,而应该是整体升级,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基础上的文化升格、设计升级。北京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唐克美说:“设计是工艺美术的灵魂,新的设计形式可使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重新被认识,实现新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应该在当代设计的发现与转化中重获文化的生机。”

        如何将传统手工艺很好地融入当代的设计?是简单地提取传统的经典纹样,还是将设计+传统工艺仅理解为单件产品的设计?这些做法和理念或许都过于初级、片面。唐克美指出,好的设计都是成系统的,可以起到衔接性的作用,即将材料、工艺、使用者需求、文化约定和流行趣味有机地结合,“经典的传统工艺制品也都是成体系的,里面本身就包含着设计的思维”。

        优秀的工艺美术品既要传播中华文化的主流价值取向,又要敏锐地涵容当代审美新风。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是真正的继承,一味求新、求奇,也不是真正的创新。“中国好手艺展”这样一个制度性的学术展所持“好”的标准,不仅是衡量当代手工艺好坏的评判标准,而且也是切合时代的新价值导向,引导当代手艺人道技并重,以人工合天工的精妙智慧,创作既适于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又富含人文意蕴的作品或产品,或许还将带动整个艺术领域自我革新的新范式。

        责任编辑:静愚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98(s)   14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7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