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蒋春音:秀出独特的壶韵之美

      作者:毛雁峡2010-11-06 16:45:55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多年了,时而在工艺品陶坊欣赏紫砂,时而聆听同事谈论紫砂,甚至,每天品茶时零距离触摸紫砂,却始终游离在紫砂的边缘,似懂非懂,若即若离。一次偶然,结识了一位制壶女子,是她让我走近紫砂,让我真正开始用心洞悉和品味宜兴的紫砂文化。这个女子,就是蒋春音。 
                蒋春音生于紫砂陶的发源地,全国著名陶都,宜兴市丁蜀镇。祖上一直以制陶为业,承袭至今,这让她从小就在制陶的氛围里耳濡目染。之后经过了大学陶艺专业的深造,和陶瓷大师何道洪的亲临教诲,于2001正式走上紫砂创作之路。 
                蒋春音,不喜言谈,不善交际,含蓄内敛。她的心思只在壶艺的精巧构思上,她的眼里只有那一把把紫砂壶构造出的多彩和缤纷。这点,从她别具一格的壶艺作品中,就能读出一二。 
                在与蒋春音交谈时,她说:“我一开始只是模仿传统茶壶,后来我就开始自己设计,自己创作一些新的样子,再起一个我喜欢的并且适合作品的名字。” 很简单很朴实的一句话,却道出了紫砂发展的真谛:五千年的陶文化之所以延绵至今,正是因为一代代年轻的陶瓷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不拘一格、不断创新的结果。一位紫砂大师曾说过:“只有在艺术之路上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自我超越,才能向更高的艺术台阶迈进。”这句话,在年轻的蒋春音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解读蒋春音的作品,首先会发现,她有着扎实的制壶功底和美学功底,正是这些功底,为她的创作提供了理性和感性交织的平台,让她得以在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尽显自己的个性和风彩。 
                她的壶,在造型上并不夸张,但却把江南女子的细腻、灵秀、唯美尽揉其中,融合了艺术之美和创造之美,多变且不轻浮,新颖又不失古韵。她的作品很多,每一把壶都有个好名字,名与壶形相契合,名让壶更生动,名赋予壶以生命之气。“浑四方”,“圆鼎三足”,“圆古壶”,“钟亭”,“有思壶”,“源之泉”,“玉趣壶”,“半月壶”,“ 翔”,“浪”等。每一把壶,皆线条优美,比例和谐,多一分则嫌肥,减一分则嫌瘦,饱满而富有神韵,或清新隽秀,或磅礴大气,或自然飘逸,或沉稳凝炼,或妩媚婀娜,或豪迈粗犷,既有端庄自如的气度,又藏勃发向上的力度,每把壶皆有动人之处,每把壶皆是精品。她的作品,已集成了个人的独特风格。 
                在她所有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翔”, 壶体扁平,却不失张力,俨然一只在空中翱翔的飞鸟,壶嘴活脱是鸟的脑袋和嘴啄,憨实可爱。也像是海中滑翔的快艇,壶把平展舒张,它同船舵一样,控制着方向、高低、快慢。这把壶,让我读出了蒋春音这位清秀淡定的江南女子,对壶艺细密的感情和聪慧的心智,让我看到了她在壶艺制作上洋溢的才情。她在做这把壶的时候,定是融入了所有的热情、感情和快乐心情,定是玉指涤荡千百回,明眸凝视万千次。只有这样的倾注,才能让壶有了灵动之美,生命之脉。 
                蒋春音说,她特别享受创作的过程。是啊,谁会看出,在她宁心静气的构思和反反复复的修改中,内心又燃烧着怎样的激情呢。 
                突然想起东方小提琴之神——陈美。她打破了传统界限,用独特的演绎手法赋予了小提琴新的生命、新的活力,让人耳目一新,并被全世界瞩目和欣赏。 
                但愿蒋春音的陶艺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畅,但愿这位年轻的江南女子用她娴熟之巧手,独创之慧眼,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紫砂精品,在宜兴紫砂的传承和创新中,秀出独特的壶韵之美!
        责任编辑:杨小薇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73(s)   12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2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