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邂逅“同治年间”紫砂茶壶

          (1/2)

          (2/2)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有朋友说过,茶博城除了茶叶,还有很多宝藏,只要有心去淘,没准能淘出什么珍贵的玩意,挖掘出一个什么样的动人传说。在凯名茶博城,我们就在不经意间,与一个“同治二年”的紫砂茶壶撞了个满怀。

          那是清明节的一个阴天,我们一行人到位于黄岐的茶博城去走访明前春茶的市场状况。在一个名叫“新东粤茶叶批发部”的茶店采访过程中,老板得知我们是记者,得意地告诉我们他有一样宝物,问我们可有兴趣一睹。我们当然有兴趣。于是老板从一个隐秘的柜中拿出一个小壶,自称这是他收藏的“同治二年”的紫砂茶壶。

          拿起壶,我们细细端详。该茶壶是属于梨形紫砂壶,呈褐色,外形线条柔顺,壶表面似梨皮一样,布满了一粒粒暗红的粗紫砂,壶身上用草书写着“地大观彬之书法了未河山”的句子,壶盖上却是楷书写成的 “丁山中古”的字样,壶底刻有“同治二年”的字样。揭开壶盖,里面存留着茶和泥土的清香壶里面很粗糙,很明显的没有经过任何机器打磨的痕迹。整个壶洋溢着一种古香古色的气质。虽然古香古色,却感觉做工、造形等都远比不上现代紫砂壶的精巧。

          恰好店内有一个对紫砂壶很有研究的客人———陈先生,陈先生爱好收藏工艺品,也经营各式各样的茶壶。他对我们侃侃讲解此壶的奥妙。“这种梨形的紫砂茶壶,外形看起来很粗糙,没有现代机器手工艺制造的那般光滑,细腻,柔和的表面。但这种紫砂茶壶完全是手工制作。”陈先生为他的这个结论列出证据,他指着此壶说,该壶的壶高为8厘米,上口径为5厘米,下口径也5厘米,壶耳与壶嘴倒立起来时刚好离地面大约1毫米,这是鉴别一个茶壶是否上层的重要标志。因为机器批量生产的茶壶是很难得如此精妙。陈先生还特别介绍到,好的紫砂壶泡茶不走味,特别适合泡普洱,红茶之类,另外,由于茶壶是双透气孔,凭肉眼是看不出来的,故泡制的茶汤质保存较好,泡上七天不会变味。陈先生认为,此壶是用优质的紫砂加工而成,工艺高,出水好,双孔透气,线条柔和,砂质清脆。他推测,这个紫砂茶壶有可能是明末的陶瓷制作家时大彬创作的。

          物主梁老板娓娓道来。他说,15年前他从事茶叶的供销工作,在西安卖茶叶。一位古董家急于与梁先生达成业务关系,不惜把这个“同治年间”的紫砂茶壶送给他,他就一直保存到了今天。当我们问到这件紫砂茶壶是否请相关部门鉴定是否同治年间的茶壶时。梁老板称,一是由于他相信那位古董家所说的是真的;二是他一直以来工作比较繁忙,所以没有时间拿去鉴定。所以这口紫砂茶壶是否真为同治年间制的就是一个谜了。


        • 中国紫砂艺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zgzsys.com,All right
        • QQ:529512899424753128
        • Email: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77(s)   14 queries
        update:
        memory 4.462(mb)